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提速,越来越多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近年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客货邮融合发展,城乡之间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美丽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万佛山公路。
公交通全村 票价降三成
针对农村客运乘车难、乘车贵、乘车不安全等问题,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以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为契机,持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集约化经营助力城乡公交“开得好”。明确“集约经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四大创建原则,大力引导示范县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整合分散的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由经营公司统一购置车辆,车辆统一调度、统一外观标识,设立统一投诉举报电话。创建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票价下降幅度超过30%以上。
完善资金链条确保城乡公交“留得住”。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示范县奖补资金。目前,全省累计开展4批、90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共安排资金超过7.66亿元。
智能监管赋能城乡公交“行得稳”。积极探索标准化和智慧化建设,制定安全驾驶规程,规范操作流程,要求每辆车安装高清摄像头,全程监控车辆运行、道路状况,及时提醒驾驶安全。同时,对农村客运车辆安装智能监管设备的县市进行奖补。目前,所有市州及所属县市监控分平台和34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的4917台农客车辆智能监管设备均已接入省平台。
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
城乡公交惠民亦“惠货”——村民网购货物“乘”公交下乡、农特产搭公交出村外销,成为全省部分市县的日常。
2021年10月以来,湖南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统筹规划、乡村全通、资源整合、降本惠民”为原则,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交通、发改、邮政联合印发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对验收合格的县给予省级奖补1600万元,并与市(州)交通、发展改革、邮政三部门以及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全省邮政行业专门设立县乡村三级物流专班,各试点县将客货邮融合纳入民生实事。
畅“微循环”解快递进村难题。依托农村客运(城乡公交)“村村通”优势,试点县以农村客运线路和车辆为载体,按照“定线、定车、定时、定点”的模式,捎带小件快递,快递物流100%通达行政村,试点县农村快递日均上行量、下行量同比增长约10%。
农特产品乘“便车”出村带动村民增收。部分试点县设置农产品展示中心,引入特色农产品展销、直播功能,构建“邮政+快递+物流+特色农业+电商”农村物流大格局。各试点县平均解决农民就业200多人,带动创业上万人;快递企业成本平均下降20%以上,平均每月节省成本约36万元。
一网多用,一站多能。试点县统筹各方资源,通过合作或组建新的主体,探索邮政、客运和物流公司共同参与的模式,依托乡镇客运站、供销社等场地,建设乡镇综合服务站;利用邮政快递驿站、村民服务中心和商超等,建成覆盖建制村的村级网点,一站式提供收发快递、费用代缴、车船和飞机票代购等服务。
打通信息壁垒提质融合效能。试点县依托邮政信息平台,实现邮政和各快递品牌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并接入政府监管平台,政府部门对人、车、货全程监管,老百姓可一键查询;新(改)建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实现自动分拣、统一配送。
截至目前,全省第一批7个示范县市全部完成验收,构建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了快递物流100%通达行政村。
文 | 黄璐 袁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