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省两会报道
聚焦生态环境短板破难点,助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发布时间:2024-02-02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4 1453大家谈-栏花640 400.jpg


2024年,省政协将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在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上务求新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走深走实,部分省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谈了意见建议。


张彩平:引导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


“能源是我省完成‘双碳’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抓手,随着我省‘双碳’工作的不断深化,能源消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省政协常委、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彩平说。


张彩平认为,我省能源消费总量高、消费强度大、高能耗行业占比高等原因导致的能源消费难题,亟需政府、市场、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多方联动,共同发力从激发绿色发展新活力方面破解。


“建议优化煤炭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在娄底、邵阳、衡阳、郴州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合理规模的煤电站,作为工业基础性安全保障能源。”张彩平提出,要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部门,健全用能预算、能耗监测和报告能源使用情况以及节能考核闭环管理体系;重点引导和倒逼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大最高能耗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彭克俭:制定锰渣资源化利用标准


“花垣县锰矿资源丰富,与重庆秀山、贵州松桃并称中国‘锰三角’,锰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但电解锰渣污染问题却成了一个区域性的难题。”省政协常委、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彭克俭说。


“目前,缺乏锰渣资源化利用的规范与模式。”彭克俭介绍,针对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各种处置方法,目前各省环保政策要求不统一,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尚未制定,锰渣产品在应用中受到市场销售限制,制约了电解锰渣资源化的大规模应用。


彭克俭建议,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组成工作专班,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以胶凝地聚物、高性能保温材料、装配式构件等生产为主攻方向,延长锰行业生产链,制定锰渣综合利用方案,开展锰渣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锰渣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支持锰渣在建材、陶瓷、全价肥和微晶玻璃等行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锰渣制品再利用水平。


李如清: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底线意识不够强、规划不科学、建设施工不规范、缺乏特色等问题。”省政协委员、怀化市政协副主席、市林业局局长李如清说,“如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经常突破最低标准,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高质量和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


李如清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应高位推动,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加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提高全社会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环节的规划与提质改造,同时认真研究本地土壤、气候、乡土树木、管护要求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设计等。


李皞丹:加快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省政协委员、华容县恒兴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皞丹看来,工业企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力度,对于推进我省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较为突出。”李皞丹发现,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制约了我省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皞丹建议,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对新兴产业给予政策倾斜,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形成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设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专项扶持资金,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引导,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