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傅强:做公益不是“砸钱” | 人物
发布时间:2024-04-11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政协新闻网


导语:在群英会之前,湖南没有“专职公益人”之说,是群英会打开了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营的一扇门。


时尚的茶几、古朴的办公桌……走进长沙市雨花区群英公益发展促进中心(简称群英会)理事长傅强的办公室不难发现,这些来自不同捐赠人、风格各异的软装,在同一个空间略显不协调。傅强笑言,这就是公益组织的特点。


从1999年至今,傅强做公益已有25年,他创办的公益组织群英会从一个寥寥数人的社区爱心团队,发展成拥有逾10万名爱心志愿者的湖南枢纽型公益平台。


如今,在傅强的带领下,群英会探索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公众民生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方向进行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公益向专业化迈进。


“卖房做慈善”是年少冲动


1999年,还在体制内的傅强第一次感受到慈善的力量。那年,傅强和几个朋友凑了2500元,拖了一皮卡车的凉鞋、书包、文具盒等物资,捐给了宁乡青山桥的一所学校。


“校长说比过年还开心,学生高兴,老师高兴,村民也高兴。”傅强回忆,“回来路上大家都说其实我们更高兴,小小的举动收获了大大的快乐,是一种人民币升值的感觉。”


从那以后,和傅强一起做慈善的小伙伴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活动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到2008年,傅强将湖南大部分偏远地区都跑遍了。


“专职公益”的转折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3日,傅强带着20多人,开着皮卡车拖着100多万元的物资就到了汶川。凭借着一腔公益热血和湖湘儿女的拼劲,他们在玉米地里扎帐篷,接收灾区小孩,“没想到玉米地里一住就是1年多,还在汶川待了3年”。


后来没钱了,傅强回了一趟长沙,把房子卖了,又继续回到汶川救灾,“虽然条件艰苦,但感觉自己被社会需要,一切都值得。”傅强说,虽然当时很艰难,但没有一个人想过回来,他也是那时候决定这辈子专职做公益。


如今再回头看当时的“卖房”行为,傅强坦言是年少冲动。倒不是因为房子没了,而是他认为“卖房做慈善,看起来还挺感动的,但是实际上对想参与公益的民众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公益事业进入公众视野,周遭也有了些质疑声,傅强不堪其扰,还一度化名“阿寺”,以此屏蔽这些负面声音。有人质疑他做公益是为了“高升”,他便毅然辞掉了国有单位工作。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3期发表《傅强:做公益不是“砸钱” 》


“要做影响力更大的公益”


如何引导更多人参与公益?这是傅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群英会孜孜以求的目标,“我想做的不光是捐点钱的小慈善,而是要做影响力更大的公益——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公众参与,配合政府部门解决社会问题。”


专业化公益有何不同?普通爱心团队找20个人,筹集2000元,提着苹果、香蕉、梨子去敬老院,聊聊天、拍个照便结束。专业化团队内容一致,但步骤却不同——志愿者提前到敬老院核实人数、男女比例、个人爱好等,根据实际需求筹集资金采买物资送给需要的人。


“专业化公益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出精准解决方案,不会出现这位老人家明明不吃香蕉,志愿者却剥好香蕉给他吃的尴尬情况。”傅强说。


宁乡市巷子口镇同心村庄是一处洪灾灾后重建的集居点。居民来自不同的村(社区),劳动力外流、儿童留守、老人空巢等现象明显,同心村庄里集体意识、归属感和凝聚力不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治理难度大。


“我家最困难”,这是傅强在同心村听到的第一句话。从村民拿着锄头伸手索要爱心物资,到邻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再到培养出一批批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傅强的团队在村里驻扎了4年。


在这里,群英会探索出“公益为本”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开展覆盖垃圾处理、勤劳致富、文明新风、志愿服务等8个方面的“村(社区)居民星级评定活动”,居民可评星数量到同心超市免费兑换各类生活物资。在此过程中,从物质激励到精神满足,一步步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邻里和谐氛围在无形中形成。


2021年,该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关于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傅强表示,这不是“砸钱”砸出来的效果,而是科学规划、专业运营的成果。


何为公益专业化?傅强认为,公益专业化是团队机构化、活动项目化,力求通过老百姓广泛参与微公益的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从简单“做慈善”发展成引导公众通过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迭代。


“巷子花开”同心项目是群英会打造的覆盖10大公益领域近50个品牌项目之一。此外,还有守护妇女儿童公益联盟、“倾听湘声 为爱赋能”、乡村园长希望计划、五美好少年等一批示范案例。其中“倾听湘声 为爱赋能”项目培训的乡村教师李柏霖还登上了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


公益社会组织之困


在湖南省“爱心改变命运”慈善助学活动中,群英会从“纯资助型”策划升级为“赋能型”助学模式。傅强介绍,活动通过额外资助学生开展公益活动,抹掉学生“贫困家庭”标签,提供企业实习机会及就创业平台,为资助企业稳定输送人才,实现了公益闭环。


这样的闭环,是傅强在每个项目上所追求的,而每个细节都需专业人才策划。事实上,在群英会之前,湖南没有“专职公益人”之说,是群英会打开了湖南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营的一扇门。


傅强表示,从0到1很艰难,最大的压力来自专业化运营人才缺口庞大,“不是每一个爱心志愿者都能成为专业公益人,需要有分析社会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这样水平的人很少愿意来公益行业做苦行僧”。


机构内部运营成本也是一大难题。傅强举了一个例子:2022年,河南遭遇洪灾,群英会第一时间赶到重灾区鹤壁,送去了1600万元救援物资。其实以群英会的影响力,本可以筹集到2500万元,帮助到更多受灾民众。


傅强说,为保障1600万元物资顺利送达受灾群众的手中,在所有人努力节约的情况下,群英会倒贴了80多万元用于运输、仓储、救援队等必要支出,“配套费用已经贴不起了,所以不敢筹集了,这是尴尬的现实。”


如今,群英会在湖南14个地市州搭建了社会组织支持网络,链接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多方资源,支持湖南200多家在地社会组织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服务,推动湖南公益团队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我最骄傲的是,随着群英会专业化发展的示范,湖南越来越多从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发展成为专业运营的公益组织,更多百姓通过我们的公益服务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温暖。”傅强说道。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