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椒”的演变 | 楚辞里的植物
发布时间:2024-04-19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人物·楚辞里的植物.jpg


编者按:《楚辞》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还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特邀请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灿撰写“楚辞里的植物”专栏。


《楚辞》中的“椒”,就是花椒。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果实簇生,果皮细小,突出的油点呈斑状,形如花,故名。在古书中,果实较大的花椒,又称为“檓”。


《楚辞》中提到过十五次,称“申椒”“芳椒”“椒浆”“椒兰”等。有时候,它是香料,可以泡酒,可以涂墙;有时候,它是高洁的象征,或种植于房前屋后,或高举于君子之手。《诗经》中提了三次,要么是小伙子送给姑娘的定情信物:“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要么是表达子嗣繁盛之意:“椒聊之实,繁衍盈升。”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2期 《“椒”的演变》


“椒”是少数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出现过的植物。这得益于它的地域分布广泛。除台湾、海南及广东不产之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


汉代未央宫的椒房殿,是皇后的寝宫,命名上就取了《诗经》中的象征意义,表达多子。但也有人说,椒房确实是用了花椒涂在墙壁上,“取其温而芬芳也”。花椒芬芳多籽,拥有强大而神秘的繁殖力量。已婚女子如果经常接触,就可以获得这种能力。


古人不仅将花椒当香料,甚至置于墓葬中辟邪,用以交通鬼神,导引魂灵。安阳殷墟的“亚长”墓,墓主人身下铺满花椒;湖北随县曾侯乙墓,花椒铺于内棺盖板之上。


早期的花椒皆为野生,产量稀少,十分珍贵。魏晋时期,石崇富甲天下,曾以花椒涂墙,与王恺斗富。大约从这一时期开始人工栽培驯化花椒。它成了一种经济型农作物,逐渐普及。自唐代到明代,花椒是中国人食谱中最主要的辛辣调料,比茱萸、姜、芥的比重都要重很多。“五味”为花椒、葱白、姜、橘皮、盐豉,“三香”为花椒、姜、茱萸,“五香”为花椒、大茴香、小茴香、丁香、桂皮。食物的香与味,都离不开花椒。直至今日,花椒仍位列“十三香”之首,有“调味之王”的美誉。


汉代开始,另一种辛辣调味品自印度阿萨姆引入中国。因与花椒的性味类似,所以被称为“椒”;又因自西域传来,所以在前加了一个“胡”,是为胡椒。唐以后种植于两广地区,作为花椒的替代品。但也不便宜,宰相元载因贪污被查,从家中搜出了800石胡椒,合今天的64吨。中国本土有一种木姜子,也名山胡椒,但属于樟科,果实可榨油。


明代晚期,还有一种辛辣调味品自美洲引入中国。在命名上,仍旧称之为“椒”。又因为通过海上至两广传来,所以在前面加了一个“番”或“海”,称为番椒或者海椒。明末清初的陈淏子,著《花镜》一书,将这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得非常清楚:“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深秋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以代胡椒。”


它比花椒和胡椒都要辣,所以最后习惯性称之为“辣椒”。在中国人的食谱中,辣椒最晚出,但已经独享“椒”的名称。湖南名菜“剁椒鱼头”,里面放的椒,不是花椒或者胡椒,而是辣椒。


文 | 吴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