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既是“龙舟之乡”,也是“天下谷源,理学圣地”。这里水系发达,每年粽叶飘香时,民间龙船大赛也如约而至。
5月31日至6月2日,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南·永州道县站)暨2024年道县国家非遗龙船赛在潇水河域道县西洲公园至上关大桥河段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名龙舟运动员在此竞渡潇水。
这项集民俗、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群众体育赛事落地道县,离不开道县政协多年持续助推文旅融合、绘就道县“文旅+”新画卷的绵绵之力。
助推中国龙舟公开赛落户道县
一项民俗文化的养成需要多少年?在道县,这个答案或许是千年。
起源于宋代的“道州龙船习俗”,既是为祭祀诗人屈原,也是为纪念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相传舜帝南巡,溯湘江、潇水而上,迎接他的就有道州龙船。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时至今日,道州龙船赛已发展为当地最具人气的民俗文化。
“道县端午节传统龙舟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道县文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链链长,道县政协主席刘忠华近年来持续助力道县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道县政协在助力举办传统龙舟赛的同时,把目光转向中国龙舟公开赛,做到早谋划、早对接、早准备。
2023年端午节期间,在道县举办的“紫金杯”国家非遗龙船赛吸引了来自12个乡镇(街道)、73个村(社区)的172艘龙船、4816名民间运动员参与潇水竞技,共吸引100余万人次现场观赛,向世人展现了道州龙船的审美意趣和龙船竞渡的奋斗精神。
这次赛事成功举办后,刘忠华多次主动与国家龙舟协会联系,汇报道县龙舟盛事和道县龙舟历史渊源,最终2024年中国龙舟公开赛顺利落户道县。
比赛期间,道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平台优势、界别联络优势、委员智力优势,助力道县龙舟赛落地下河、出圈出彩。
5月29日,道县万家庄街道五洲社区潇水河码头上,一艘新打造的龙舟顺利下水。这是县政协委员、道县龙舟制作非遗传承人刘杰今年打造的第8艘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龙舟。
县政协委员、道州义工联合会的阳天保在赛事期间,组织义工在西洲公园为观看龙舟赛的游客和市民提供免费饮用水、防暑应急用品、免费手机充电以及问路指引咨询等公益服务。
县工商联界(张智玲带你走道县)委员工作室联合道县道滋味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将在端午节期间举办2024年农产品展销会,向广大游客、观众展示道县特色农副产品,让游客和观众赏龙舟赛事,品道县滋味,并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龙舟赛事盛况。
为确保赛事期间的安全,县政协委员、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杨英治安排了4艘冲锋舟,组织人员在潇水河、濂溪河、洑水河等河流开展安全巡查,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此外,县政协还组织成立了道县第一支女子龙舟队,队员们身着印制政协标志的运动服装参加2024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农商银行杯”“理学圣地·龙腾四海”道县2024年端午节国家非遗龙船赛,一展巾帼风采。
“我们利用中国龙舟公开赛在道县举行的契机,发动广大委员进一步加大道县龙舟赛的宣传力度,打造亮点,让道县龙舟火爆出圈。”刘忠华说。
抢抓机遇当好文旅推荐官
作为湖南旅游资源重点县,道县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独特,有着“天下稻源、理学圣地、红色之乡”美誉,拥有玉蟾岩遗址、鬼崽岭祭祀遗址、濂溪故里古建筑群、湘桂古道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均为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瑰宝。
此外,道县还曾诞育周敦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陈树湘、何宝珍等革命烈士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也是道县文旅产业的一抹亮色。
助推道县文旅融合发展,是道县政协履职的重头戏。担任全县文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链链长的刘忠华,对全县文旅资源、文旅产业进行了全面摸底,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组织专家深挖文旅资源,制定了道县文旅五年发展规划。
道县政协委员积极作为,主动履职,向外界宣传推介道县文旅,形成了个个都是文旅宣传员、人人都是文旅推荐官的良好局面。据悉,道县已经连续两年开展“政协委员·家乡推荐官”志愿者活动,参与的政协委员达300余人次。
随着两项龙舟赛事的落户,今年道县精心推出了“红色信仰之旅”“文明溯源之旅”“修身悟道之旅”“寻奇探秘之旅”“石刻研学之旅”“古村休闲之旅”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着力组织开展好春赏花(永州“十场花事”乡村旅游推介、追光演唱会)、夏品俗(端午节国家非遗龙船赛、周敦颐理学文化系列活动)、秋采果(脐橙节、丰收节)、冬拉练(登山活动、重走长征路等)为主题的四季文旅活动。
历史和文化是道县两张无可替代的“名片”。在文旅融合的大时代里,“文化+旅游”的优势成为道县在浪潮下的立身之本,越来越多的目光随着龙舟聚焦于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县域。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