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是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途径。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开放崛起战略,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应积极引导湖湘文旅品牌精准高效“走出去”。
一是统一共识、凝心聚力,打造湖湘文旅经典。要发挥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助力全省各战线形成文旅融合共识。首先是开展好调查研究,“俯下身子”带动思想信念“凝聚起来”,为湖湘文旅品牌“走出去”提供持久动力、活力和定力。其次是努力画好文旅品牌同心圆。统一战线的工作要旨在于“聚”,发挥政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充分认识到湖湘文化的当代意蕴与品牌潜质,打造湖湘文旅经典。
二是特色引领、开放崛起,建设湖南一流文旅胜地。打磨湖湘文旅精品,应突出长株潭文旅极核优势,打造张家界、崀山、莽山等湖湘遗产之旅国际品牌和“天下洞庭”“江南名楼”休闲胜地。通过创新“神韵湘西”文旅品牌和马栏山文创产品,形成世界级休闲创意品牌。同时,以文旅品牌为载体促进湖湘文化“走出去”积极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拓展“文旅+红色”对外开放度,推进湘西民族风情体验品牌深度开放和湖湘遗产品牌的世界合作,探索文旅品牌共商共建共享渠道。
三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构湖湘文旅品牌价值链。发挥文旅产业的支撑性、带动性。需要加大杂交水稻、生物医药、生态农产品、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及中非经贸合作。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湖湘“文旅+古色”品牌。在空间上推动湖南特色文旅资源与乡村、农业、生态等现代产业发展有效对接。
四是抓好核心、科学统筹,助力湖湘文旅品牌融入“一带一路”。要以长株潭为核心,科学统筹“一点二带三圈”文旅产业空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统筹制定文旅品牌发展政策和制度框架,推进文旅品牌分类核算和一体化评估进程,统筹推进文旅品牌协商谈判和公共交易,以此带动“东方莱茵河”湘江文化旅游带、“东方一号”湘东文旅产业带以及“神韵湘西”文旅圈、“天下洞庭”环洞庭湖文旅圈、“生态人文”大湘南文旅圈建设。对接京津冀文旅产业带、粤港澳大湾区、藏羌彝文旅产业走廊,以“锦绣潇湘,快乐湖南”品牌为抓手全面融入“一带一路”。
五是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推进湖湘文旅品牌数字化。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推进文旅品牌数字化创建,要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等智力平台,着力建设类似马栏山V谷等文旅科技创意研发中心,发挥浏阳河文化产业园、湖南文物总店、湖南沙坪湘绣等品牌优势。实施“产业+平台+国际化渠道”融合策略,推动湖湘文旅品牌价值集聚、成长与裂变,着力推动文化软件、数字传媒、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创产业及文旅品牌的数字化建设。
六是人才赋能、集群推进,培育外向型文旅品牌企业。加大对熟悉文旅品牌传播和深谙全球文旅产业趋势的专门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海外文旅品牌投资与贸易人才。推进企业集群建设,加大培育外向型、品牌化文旅企业。积极推动中南传媒、电广传媒等企业品牌建设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整合,鼓励“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旅游湘军”参与国际竞争,组建企业集群。支持湖湘文旅企业组合申报国家文旅重点项目,推动对外融资、海外兼并和国际重组。
文 | 文连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