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在全国各省份中,是救治工作比较突出的。”3月7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与湖南的远程视频会诊中,点赞湖南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尤其对于湖南的危重症病例治疗给予肯定。

目前,湖南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湖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转归接近92%,居全国前列。
把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从“鬼门关”抢回来,湖南重症救治有何“秘密武器”?湘声君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01
识别潜在高危,力挽狂澜
从众多表面上表现为轻症的患者中及时识别潜在的高危患者,并尽早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干预,是ICU令患者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关键。
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重症监护病房,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晨方观察发现,“一代患者”(指在武汉直接发病的患者)病情普遍比较严重,尤其是在起病5~10天左右,病情可能出现急性加重的过程,因此他对“一代患者”格外上心。
吴晨方向医护人员强调,要在起病5到10天密切关注患者的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患者看起来还好也一定严格按照时间进行相关复查,尤其要关注其饮食与胃肠道情况。他们曾通过这种方法,从普通病房“打捞”出重症患者。
凭着早期有效治疗干预这一法门,湖南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居全国前列。截至3月5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已有超过九成出院或转为轻症,还有4名正在接受治疗。

湘雅二医院医生余波跪地为重症患者做深静脉穿刺。
02
精锐尽出,身怀绝技
精锐部队全力作战,是湖南重症治疗的第二件秘密武器。
疫情暴发后,一声号令,来自省内各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一线骨干,从工作岗位迅速赶赴三湘四水。省市专家共同携手,与“死神”较量。
省卫健委第一时间确定了省市县三级定点救治医院;
省级高级专家组和14个省级划片分区专家小组先后组建;
组建省级重症救治专家组,依托ECMO等新技术提升救治成功率;
制定集中收治定点医院的布局与设置规范,要求对轻、重、危重患者实行分区收治……
大部分重症、危重症患者都伴有基础性疾病,救治形势严峻。
省卫健委组织省级专家组,分为两个梯队,实现救治关口前移。在省卫健委三楼的远程会诊中心,每天都有省级高级专家组专家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评估,远程指导救治。
重症精锐全力保障重症救治的医疗质量。
就湘雅二医院派出的三批共51人的小分队来说,都是在重症医学科及各专科ICU一线工作10年以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这些“老重症人”个个身怀绝技,对微电脑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血透机等各型号机器的安装、运转、调试、监测等全不在话下。
他们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临时ICU里,用自己的坚守,让重症病患一步一步走出疫情的阴霾。
03
中西合璧,协同抗疫
ECMO治疗、血浆治疗法、中医施药……各类医疗绝技,湖南样样都行,联合作战探索“湖南经验”。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为重症病人提供体外呼吸循环,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3月6日,作为湖南省首例成功脱离ECMO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邓女士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在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血浆的输注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2月23日,湘潭市中心医院痊愈出院的患者中,有一位曾是危重型患者,使用了“恢复期血浆治疗法”,血浆来自湖南首例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

中医专家也参与了重症患者的救治。
湖南中医专家随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下沉到了全省14个市州,各市州也将本地区中医药专家纳入本地专家组中,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特别是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救治。
随着疫情的发展,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随时组织专家修订中医药诊疗方案,将疫病分为初热期、重症期、危重期、恢复期4期,根据各期不同临床表现分为9种类型辨证施药,并组织召开了全省视频培训会。
END
文|湘声报记者肖君臻 综合整理
来源|新湖南、新华网、华声在线、湖南民生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