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湘声
三年三提升!三省两区这个联盟,从理念协同迈向行动协作
发布时间:2024-10-19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10月19日,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


图片


会议聚焦“携手打造全球中医药发展高地”目标定位,发布了《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珠海·提质发展方案》,共同助推区域内中医药产业创新提质、高质量发展。


从2022年通过的《郴州共识》,到去年发布的《樟树行动》,再到今年启动的《珠海·提质发展方案》,围绕打造全球中医药产业高地,联盟推动中医药产业区域合作从理念协同迈向行动协作,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表示,要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指引,践行“服务国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中医药全产业链合作模式”的宗旨,为湖南、广东、江西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作贡献。

 

科技创新,推动系列成果陆续落地


三年来,从湖南到江西再到广东,在三省两区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联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紧密协作,优势特色愈发明显,合作成果愈发丰硕。


今年8月,联盟举办2024中医药产业与文旅康养创新融合发展会议,162位来自湘赣粤港澳的专家、企业家,以及职能部门、粤澳工商联会等嘉宾相聚湖南桂东,企业现场对接合作需求,7个项目现场签约。


9月,在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上,联盟召开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交流会,发布茯苓中药材ISO国际标准。

 

图片


联盟承办2024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传统医药产业化与现代化分论坛,联合现代中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产业化合作中心年会,发布3项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成果,签署重点项目,共建中医药产业园、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和中医药小镇。


聚焦科技创新,联盟搭建平台、拓展合作,取得系列实质性成果。


联盟构建了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简称“横琴实验室”)科研平台,今年6月成功举办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暨首届横琴中医药科技创新大会,中医药横琴大模型、中药新药智能自动化融合创新平台正式启动;推进5个ISO标准合作项目和7个重点科研合作项目,颁布了湖南省主导制订的第二个ISO国际标准——茯苓中药材ISO国际标准。

 

图片


与此同时,联盟不断推进产业合作,推动华润三九与怀化市签署了共建中医药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推进怀化“中国南方中医药谷”等项目建设;组织考察团赴天津、广州、亳州考察头部中医药企业、园区,开展中药材上下游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江西省认定新一批“江西老字号”。


一年来,联盟积极助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南药”大区域公用品牌和“湘九味”“赣十味”“粤八味”的公用品牌建设,召开第九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参加“南药资源高质量研究与开发利用”论坛,推动中药材枳壳、陈皮获得国际ISO标准研制立项。


图片


紧密协作,推进中医药更好“出海”

 

 湘赣粤港澳五地紧密协作,湘赣粤三省政协同港澳相关机构联动,数次就中医药产品在港澳申请注册、通过港澳走向海外开展考察交流对接。目前,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及投资基金,并成立“广州守创中药有限公司”;与香港检测及检定中心STC共建中医药认证标准体系。

 

图片


推进中医药出海,联盟通过牵线搭桥,联系香港、澳门中医药相关机构及商协会,在中药注册申请等方面提供协助;对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相关机构和商协会,在中医药市场调研、中医药法规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中成药国际市场推广打开了新局面。


刘良介绍,接下来,将做实“市场之轮”的核心定位,切实架起联盟内外科研、种植、产业化、商贸、医联体等沟通桥梁,促成高质量项目落地合作为主线,打破成员单位间信息壁垒,促进最优质、最合适的资源有效组合,为全社会和成员单位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据介绍,将由横琴实验室牵头,聚焦科技创新,联合湘赣港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加大联盟内部跨领域交叉学科的交流、共享,建设“全球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


在推进产业合作方面,将加速“科农工贸医”全产业链的优质中医药资源在三省两区内交流、合作、落地,培育具有强大产业内生动力和市场话语权的世界级中医药企业和中药大品种。


刘良介绍,将聚集更多资源助力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国家(湖南)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

 

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创新

珠海·提质发展方案

(摘登)


一、助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质发展。以“湘九味”“赣十味”“粤八味”为重点,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一批良种繁育、野生和仿野生、生态化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30个以上较大规模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集群。


二、助推“中药开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提质发展。由中医药龙头企业牵头引领,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种植基地为依托,汇聚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体系,探索“企业+产业园区+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逐步形成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产业园。


三、助推“中成药大宗产品”提质发展。以深挖特色中药为抓手,推动“规模-品牌-形象-文化-符号”递进式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中药拳头产品。加大中药经方验方和院内制剂研发的支持力度,大力孵育中成药大品种。制定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方案,提高已上市药物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转化为中成药大品种。


四、助推“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及“横琴实验室”建设提质发展。深化区域内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对接国际研究前沿,融合多学科高水平科研体系,打造高层次中药科研平台,建设中医药特色药物研发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中医药ISO国际标准产学研基地、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等,加快珠海横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深化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中药炮制和制剂理论等创新研究。


五、助推“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质发展。发挥港澳优势,加快建设中药材交易、物流、市场监控的大数据平台,构建中医药新药、院内制剂等产品在注册、流通、终端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所构成的异业联盟,构建中医药相关产品出来的标准认定、离岸分销、金融结算、法律咨询等异业联盟。建设中药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为中药产品研发提供全方位、标准化综合技术服务,有效解决中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强化研究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可溯源性,确保产品质量,有力提高南药及名优大品种核心竞争力。


六、助推“中医药传承”及“文化传播”提质发展。挖掘区域内名优中药品牌深度,强化“老字号”品牌认同,重塑名优中药产品竞争新优势。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新形势,革新营销模式、创新宣传途径、注重品牌要素、全面展现品牌文化内涵、多维树立品牌记忆、打造品牌影响实力,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七、助推“中医药人才教育和培养”提质发展。深化医、教、研、企协作融合,优化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大力培养既懂工艺技术、又懂装备技术的高层次综合性人才,为搭建现代化中药制造业产业体系发挥智力支撑。强化专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向国际中药标准化组织输送我国专业人才。


八、助推“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现代化”提质发展。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特征识别、图像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技术,赋能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及中药新药开发,开展中医药大数据应用、健康管理、新药筛选、智能设备开发等,推动中医药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