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想再去五官村看看。倒不是因为游山玩水,我只是对那里的变化起了好奇心而已。
五官村坐落在龙山县内溪乡,距离县城86公里,全村总面积6.2平方公里,有1000余人,是一个幽深的小山村。
人的记忆有时候很奇怪,多年过去了,我依然难忘它的旧貌。这里以前交通不便,十分偏僻,村民去山窝里挑水,来回要走几里羊肠小道,摇摇晃晃,随时会打趔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没有电灯,村庄的夜晚漆黑一片,令人心有余悸。村民靠种苞谷、红苕、洋芋过日子,收入微薄,很多家庭吃了上顿愁下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村民们努力开荒种地,养猪喂鸡,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岁岁种植、收割,自愿囿于此,挣扎着过日子,保持着生命的延续与坚强。
村庄静悄悄的,不时有鸟雀飞来,在簇拥的枝丫上蹿来蹿去。老支书田清武和几位老人坐着饮茶闲话,他告诉我,五官村虽然贫穷,但是大家穷得有志气。这里的村民恪守本心,不离不弃。他们勤劳耕耘,不甘落后,世代团结。
我在村庄里轻轻地走,不想打扰每一位村人,还有鸡鸭和小狗。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陈,整洁的道路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电灯把村庄照得亮堂堂的,自来水送到了家。整饬清洁的一幢幢小楼,是村民的住宅,楼群之间点缀着果园绿地。一条小河流过村庄,两岸草木蓊郁,村民们喜悦的脸色,在我的心头荡漾起粼粼波光。
我走在田埂上。黄澄澄的稻谷,金黄一片铺展开去,壮观而热烈。村庄的空气中,到处飘荡着稻谷的香甜。村民笑靥如花,浑身充满了干劲。一台巨大的收割机来了,在田间激烈翻滚,迅猛地收割成熟的稻穗。女人背,男人挑,兴高采烈地把堆积的谷粒盘进家里。机器哒哒声、村民欢笑声混合在一起,划破了村庄的宁静。
不远处是一片蜜汁李树林,上面结满了小李子。小李子饱满圆润,有乒乓球那么大,在树枝上荡着秋千。阵阵清香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主人正在采摘,见我驻足凝目,不停地叫我摘着吃。香甜可口的蜜汁李,点燃了我的味蕾。后来我才得知这是长沙市开福区对口帮扶内溪乡产业时,经过反复调研后开发的产业。
我内心一阵颤动,这香甜的蜜汁李,是一份厚重的情谊,是一腔奋进的热血,滋润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喇宗坡是五官村的一个古寨。喇宗坡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是“出路”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喇宗坡的第一批居民是贾姓人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隆头两江口土司彭启忠挑选舍巴贾文相部队响应朝廷号召,抗击江浙等地倭寇入侵。战斗结束后,以贾文相为靠山的贾姓人家四处迁徙,夕泊洞吉峰一支选择喇宗坡,在此安家扎根,繁衍生息。
一条明清时期的官道,又名青云路,从喇宗坡绕过。这条道路是喇宗坡通往外界的必经出路,喇宗坡“出路”的含义由此而来。循着青云路,走进喇宗坡腹地,顿感这里山川形胜,如一尊盘膝而坐、双手捧腹的罗汉,众多小山围抱,连成一个整体,面朝巍峨的八面山。天气晴好时,极目远眺,壮丽的云海尽收眼底。山上古树参天,有枫香、楠木、桂花等名贵树木。幽静的丛林里,金鸡、野兔、松鼠或隐或现,透出精灵的模样。
古寨小巷曲径通幽,青石板路泛着暗绿色的光泽,石缝里微微透出的青苔,点缀着沧桑的时光。院墙由多块巨型青石砌成,排列整齐,庄严肃穆地守护着古寨。木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好,伫立在那儿,看花开花谢,赏风起云涌,在时间的长河里感受着古寨的跌宕起伏。
“状元楼”虽然年代久远,却让我仍然感觉有一道光芒在脑海里忽闪。它由两栋百年老屋组成,建筑总面积300平米,屋高约15米,位于喇宗坡的中心位置。相传清代定居在此的贾光远(侄子)与贾成舟(叔叔),两人一文一武,去省里参加会试取得好成绩。衣锦还乡后,文举人贾光远到永顺土司担任丞相,武举人贾成舟到里耶负责军事保卫。因当地群众十分敬重他们,为求书香致远,把两栋住宅尊称为“状元楼”。不仅如此,喇宗坡人还把贾氏叔侄赴省府会试前栽种的那棵树称为“状元树”。从“状元楼”直下,一条青石板路直达犀牛河,路长211米共166级台阶,被叫做“状元路”。贾氏叔侄好学上进,功成名就,深爱故土,群众口碑相传,与喇宗坡相融相依,生生不息。
置身古寨,看川形之美,享碧水悠悠,乡村的静美掠过一身倦意。“状元楼”“状元树”“状元路”承载着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融合了一个村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依托喇宗坡,发展文旅产业,是五官村又一道振兴的门路。村里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众筹发展模式,将8%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享受年底分红。经过几年的努力,喇宗坡掀开盖头,贴上了“网红古寨”标签,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五官村获得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殊荣。
站在古寨中央,美妙的歌声萦绕耳旁。青山、古树、木屋、青石板,淳美、厚重、娴静,仿佛在凝视来来往往的人群,谛听时间的流水,分享村民的欢笑……
从喇宗坡走出来,五官村已是炊烟袅袅,村庄开始沸腾,欢乐的气氛愈发浓郁。
文 | 向永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