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常住人口656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60.4万人,占22.2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81.3万人,占16.46%。从统计数据可见,我省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人口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4年以来,省政协调研组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深入省内多地,走访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老年群众,并赴省外开展对比调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寻求破解之道。
“医养结合”亟待打通堵点
近年来,我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养服务政策体系,在《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与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医养结合作为健康湖南建设的民生工程和全面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统一全省职工和居民医保待遇政策,让异地结算更加便捷;村卫生室开通医保报销渠道,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也能享受门诊统筹报销;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纳入保障范围,部分地区已免除审批程序;冠心病、血友病、肺结核等43个病种首批纳入门诊慢特病报销范围……一系列措施推动老年人医养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缺少“家庭病床”等为居家养老提供的医疗服务、社区康养服务的软硬件水平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大部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供给极为有限;“养办医”办不起、“医办养”没劲头、“医与养”两张皮……调研发现,目前存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未有效落实、医疗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短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已成为老年人的紧迫需求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但健康管理的基础性和突出重要性仍然体现得不够。”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剑文表示,要深化“三医”协同,推动医保从“为治疗买单”向“为健康买单”升级。
构建“以健康为中心”医保新模式
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调研时,调研组了解到,该院坚持以老年医学为特色,为老年人群提供优质、全面、综合的医疗健康服务,在老年医学、安宁疗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姚晨姣认为,要加强老年医学科室建设,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加强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进行老年医学的专业培训,推动三级医院优质老年科医疗资源下沉。
省政协常委、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明盛建议,全省各地应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为抓手,通过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次中心建设、扎牢老年人健康服务网底、推进医保政策顺应群众需求改革,积极构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上涨,老年人作为医疗保险的主要消费群体,住院率高、费用高,给医保基金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省政协委员、湘潭市医保局局长马金辉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减负功能;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建制,助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以入列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整合县域内3家县级公立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152家村卫生室,建立了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帮扶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然而,作为典型的边远山区县,通道县在医保、医疗、医药方面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联动性上存在差距,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较弱。
省政协委员、通道县副县长张运平认为,要坚持“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保障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强化“三医”协同、做实分级诊疗、加强慢病管理。
加大对中医药支持力度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关节疼痛等中老年慢性病医疗需求的增加,而中医及中医药在关节疼痛等慢性治疗与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国家卫健委“强基层”政策的引导下,正清集团开展千县万乡计划——院士项目(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下基层,通过国际风湿疼痛医师集团的专家服务平台及培训基地,培育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2万多人,切实提升了风湿疼痛类疾病的基层临床诊疗水平。
省政协委员、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董事长吴飞驰建议,加大对中医药新技术的保障支持,支持中医药新技术在临床培训及推广,加大对中医技术培训班的政策及经费的支持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省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童巧珍建议,加大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降门槛、提比例、纳项目、调价格、给政策等方式,在核定医疗项目价格时要对中医类的诊疗项目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将中医诊疗项目核定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省政协委员、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CEO侯爱利认为,要强化家庭与社区养老功能,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重视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鼓励家庭进行房屋适老化改造,如助厕洗浴、助力行走、辅具适配、智能监测设备等。
调研组还建议,要完善医养政策,加强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加强预防保健,持续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信息赋能,提升老年人医养服务开展质量;健全人才体系,提高老年人医养服务专业化水平。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