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讯 今年湖南省两会,省政协委员、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奇志一连提交三份“农”字号提案,涉及“大农科院”改革、生物技术、油茶产业等等关乎湖南“三农”发展关键词。
“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30%左右。” 周奇志在《关于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加快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的建议》里,直言湖南农业发展的相关现状。
周奇志长期扎根于粮油领域,将一棵茶树做成了一个大产业。谈到湖南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她表示,从整体来看,湖南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发展也存在 “大而不够强”等问题。周奇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应有更大作为,着力解决创新能力偏弱、农产品加工短板、数字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破解发展瓶颈提供“湖南方案“。
何以破题?周奇志认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深化“大农科院”改革。周奇志建诤言献良策,直抵湖南农业发展改革前沿。她在提案中提出,要以“大农科院“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全省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引导性作用和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加大金融工具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扩大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立项范围和科研经费投入。
其次,要加快颠覆式技术创新。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提供精准有力支持,特别要加强水稻、茶树、旱粮、油菜、微生物和中药材等育种共性技术研究和种源创新,确保我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设立农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单独或领衔建立行业创新中心,开展农业领域重大技术研发创新活动。
第四,要加快科技成果本土转化应用。完善农业新质生产力科研成果从研发到转化的运行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等政策的落实。
荒山上深耕梦想,层林间种植情怀。据了解,在积极履职的同时,周奇志在家乡浏阳发展油茶林种植与精深加工,多年来带动数千农户增收,公益培训农户近万人次。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杨睿文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