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赓续传统血脉 激发“双创”活力,长沙师范学院积极探索文化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1-13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干字当头-1920-640.jpg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长沙师范学院作为一所百年师范、红色学府,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理念,从课堂到转化、传统到创新、学校到社会三个维度,积极探索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独具长师特色的实践模式。


湖南政协新闻网

长沙师范学院师生诵读《徐特立》。


从传统到创新  激扬文化“双创”活力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目前,学校拥有中央文明办先进模范工作室、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基地、湖南省新时代文艺研究中心红色文化创作研究基地等一大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秉承“思想引领、文化滋养、艺术熏陶”的育人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多途径赓续传统血脉,激扬文化“双创”活力。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学校依托基地平台,深入系统挖掘校本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色长师”建设,常态化组织参观红色基地、打造红色课程资源库、排演校本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开展校本红色文化宣讲,通过“齐观”红色基地、“齐上”红色课程、“齐颂”红色经典、“齐说”红色故事、“齐创”红色作品等“五齐”教育实践铸魂育人,创作了《特立师魂》《特立颂》《先生》《前进!前进!》《田汉之歌》《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原创作品,被媒体誉为持续讲好“跨越百年的红色育人大思政课”。在非遗传承创新方面,通过陶艺、扎染、“湖湘插花”、茅古斯舞、长沙铜官窑等非遗项目的教学与实践,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联合成立“湖南省工艺美术品牌创新与数字化研究中心”,推动地方工艺美术转型升级。在文化传播创新方面,承担永州城市形象设计、靖安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展陈设计以及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艺术创意项目设计等多个实践项目,以实践项目推动“产—学—研—用”多维度协同育人;创作的版画《大师》《阳光》等系列作品,以传统木刻版画技术结合当代图像科技手段,创造出了全新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并用版画风格和语言,被中国版画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大英博物馆等收藏;将雷锋精神融入动漫创作,“雷风侠”正能量动漫工作室创作的“雷风侠”IP形象、系列作品已经成为全国雷锋形象的标杆品牌和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新校区图书馆。


从课堂到转化  深化产教融合办学


日前,湖南省高校首个现代游戏产业学院落户长沙师范学院,这是该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创新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长沙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项目为依托,深化产学研融合,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单位共同推进协同育人。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0个、共建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0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


以现代游戏产业学院为例,学校汇聚相关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学校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省级一流专业,对接国内外游戏企业,通过“目标共设、课程共建、师资共育、项目共研、人才共培、成果共享”深化校地企产教协同,与腾讯、网易、罗布乐思、冰川网络和草花互动等知名游戏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了2000多名游戏从业者,分布在游戏开发、游戏运营、游戏出海等领域,已携手企业参与研发《街机恐龙》《中餐厅》《帝国:权杖与文明》等40余款热门游戏,关联经济效益超200亿元。在推进文化产业、文旅融合方面,美术与设计学院构建了涵盖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工艺美术、服装及动画等多领域的学科体系,依托“全域XR元宇宙红色文化体验与服务平台”,打造了集“AR导览、AR灯光秀、VR地图”等智慧文旅领域标准化创新产品,推出了“超级文和友VR智慧实景设计”“浏阳记忆 数字非遗”等文化创意产品;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参与全省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与地方文旅企业的合作,开设了旅游大数据、数字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服务机器人与流程自动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专业选修课程,用数字赋予学生成长,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尖烽时刻”全国酒店管理模拟大赛等屡获大奖。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湖南省游戏产业学院授牌暨建设研讨会在长沙师范学院召开。


从学校到社会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


社会服务是高校融入“文化+科技”战略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乡村教育与文化振兴、科学教育普及、体育美育浸润行动等社会服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019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全国二十所试点高校。5年来,学校与怀化市辰溪县、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合作,以罗子山瑶族乡中心学校、凤凰黄罗寨中心学校为轴心,整合利用学校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优势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的人才优势及优质资源,围绕“体育美育专项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四项精准浸润内容,采用定点常驻、短期指导、云上交流、随岗研修等方式,派遣多支志愿者服务团队,打造了湖南首个乡村儿童艺术馆——大树艺术馆,培训乡村教师千余人次,切实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学校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与长沙县、辰溪县、凤凰县等联合开展“美丽乡村”行动、“艺术家进乡村”“艺术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6年获评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0支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在科学教育普及方面,学校建设了湖南省儿童科普教育基地玩具教育馆,面向社会开放儿童科普与科技创新基地,提供科普教育讲解服务;组建科学教育专业师生志愿服务团,开展“三点半”科技课堂课后志愿实践活动90余场,服务人数2400余人次……学校还充分发挥智库优势,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建言献策,11个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其中《壮大“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以融促变 智慧焕新——促进湖湘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助力湖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长沙师范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以科技为引领、文化为底色,切实为推动湖南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贡献更大智慧与力量。


□  邓东京 孙慧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