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闻会客厅 |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1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干字当头-1920-640.jpg


湖南政协新闻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大部署,明确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提出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任务。


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如何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省两会期间,湖南政协融媒邀请政协委员、教育专家、学校相关负责人,为推动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湖南政协新闻网

汤素兰 省政协常委、省作协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湖南政协新闻网

陈登斌 省政协委员、湖南信息学院董事长


湖南政协新闻网

李斌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湖南政协新闻网

胡平 长沙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


湖南政协新闻网

陈全宝 长沙航天学校党委书记


湖南政协新闻网

何凯  长沙市岳麓区政协常委、长沙市湘华中等职业学校董事长


湖南政协融媒:汤素兰委员,您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又是孩子们心中亲切的“笨狼妈妈”,对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您最关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建议?


汤素兰:我一直关注钱学森之问。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孩子抓起,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手中有一本《袁隆平传》,袁隆平第一次对植物感兴趣,来自于他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领他和小朋友去参观一个果园。他是这样说的:“我是自愿学农的,我在汉口上一年级的时候,大概6岁,有一次跟老师去一个私人办的园艺场,哎呀,那个桃子红红的,长得好大,那些葡萄一串一串的,那里的花也开得特别好,就是小时候的这样一个记忆,在18岁的时候又跳出来,确定了我后来去学农的道路。”所以,童年时代与大自然、社会生活的这些接触,往往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颗种子,我觉得基础教育要开阔眼界。


一个人要有创新和创造力,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的小眼镜、小胖墩,孩子不大能够承受强度太大的体力劳动。这一点,也让我想起袁隆平,他从小就非常喜欢体育锻炼。后来他能够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跟他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学校要增强孩子体质,让他们能够为将来的创新和创造打下良好的身体底子。


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有一句话叫作,“凡艺术家都不能仅限在本行小范围之内下功夫,需有更广博的知识才能支撑你的艺术道路走得更长更远”。艺术本身能够激发人的灵感,激发人的创造力。袁隆平非常喜欢拉小提琴,还有乔布斯在大学休学后,迷上了书法,后来在苹果产品的设计方面,书法的线条启发了他的灵感。我觉得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要增强艺术教育和美育。


湖南政协融媒:陈登斌董事长,您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丰富的经验。围绕湖南着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陈登斌:湖南的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现在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首先是队伍建设,许多职业教育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进工厂,没有进公司,没有进科研院所,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其次是现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实验设备已经落后于产业发展和技术前沿,以及用人单位的生产研发等级;第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实习活动相对较少,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影响了职业教育更好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政策制度,推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的实训能力和教学能力;要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训、实验、教学设备的等级,以匹配产业升级之后的岗位需求、技术需求;要加大学生到企业、工厂、研发单位的实践和实训力度,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建议引导职业院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大探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到专业博士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湖南政协融媒:请您介绍围绕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斌:学校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动对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部2023年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中排名全国第八;在中国高职发展智库公布的首轮“双高计划”建设期间“三大国赛”加权统计中排名全国第四;在首轮“双高计划”建设期间党建思政方面的六大标志性成果统计中,排名全国第二。


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联盟、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龙头企业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校企共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等6个现代特色产业学院,打造生产性实训、技能培训、应用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学校进一步加强数智化转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数智化办学能力。落实教随产出、随企出海,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高校或机构合作,目前正朝着建成“国内示范、国际窗口”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打造“现代民政、智慧民生”的职教名片。


湖南政协融媒:李斌书记,对于如何助力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李斌:建议配套政策,支持职业院校落实布局优化和学科专业优化,鼓励学校开办支撑地方主导产业的专业和专业群。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鼓励院校自主创新发展,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湖南政协融媒:长沙市教育局在加快推进长沙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平:近年来,长沙职业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年来,长沙职业院校累计输送了近4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通过“三管齐下”深化产教融合:


搭建多元化平台,密切合作关系,成立18个职教集团和8个产教联盟,共建20个现代产业学院,全市校企合作企业达899家,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53个,建成大师工作室25个、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中心8个、产教园6个。


探索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增强综合效益,职业院校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2%,推动全市42所职业院校参与预备员工制试点,校企共同研发教材,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入选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65本。


完善全方位支持措施,健全长效机制,设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专项资金1000万元,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


在专业技能方面,创新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普测。研制111个专业技能普测标准和题库,推动“全员考核,人人过关”,构建起“教、学、练、测”四位一体的实践链。近3年,在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全市中职学校代表队获奖率达98.2%,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9.2%。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长沙市中职学校获得5金13银18铜的佳绩,民办中职学校实现首次夺金。


随着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2024 年公办中职招生火爆,出现了“一位难求”的局面。


湖南政协融媒:胡平处长,请您谈一谈围绕打造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地,下一步长沙有哪些改革部署和行动?


胡平:继续推进“学位等人”,通过增容、挖潜、改扩建等方式,进一步扩充公办中职学位。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搭建平台,促进公办中职学校与民办中职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持续优化类型定位,完善专业技能普测体系,优化标准和题库,提高普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湖南政协融媒:请结合长沙航天学校的办学经验,谈一谈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陈全宝:长沙航天学校创办于1978年,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国家公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楚怡“双优”(A档)中职学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47项国家、省、市级荣誉,为航天军工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数万名管理骨干和技术技能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相关会议、政策精神,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注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培育奋发向上、积极阳光、自信乐观的个性品质,敬业求实、明理诚信、爱国担当的职业品质。


坚持打造底蕴深厚的文化品牌。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家园,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所在。作为湖南省唯一具有航天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长沙航天学校在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特别能战斗的勇于攻坚精神、特别能攻关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别能奉献的无私付出精神,已成为航天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


坚持落实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议落实类型教育基础定位。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落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立足公共基础课教学,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通过技能社团和文明风采社团搭建舞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活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落实学校数字化转型。要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标杆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相关项目建设中做实工作;全面夯实学校数字化“基座”,建设沉浸式、智慧化实训体系。


这些年,中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新时代,我们需要的人才更加多元,既要培养爱因斯坦、爱迪生式的创新拔尖人才,更要培养鲁班式的大国工匠。


湖南政协融媒:何凯董事长,请您分享湘华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经验和发展规划。


何凯:近年来,湘华职业学校以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勇气砥砺前行,学校坚守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谨遵“厚德为学,厚技为强”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技能、市场导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构建“升学+就业+创业素质”培养模式,走校企共育特色育人之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学校不断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目前省重点建设项目——湘华灰汤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设项目资金约为5亿元,校区按照大专标准设计建造,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人,计划2025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职教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就职业技术培训、合作办学、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


我们将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指导思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努力建成一所全省领先,集生态化、特色化、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为一体的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致力为湖南的旅游、康养、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湖南政协融媒:您对推动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何凯:各级党委政府在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营造职教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学校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金”专业,打造一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金”课程,编写一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金”教材,建设一批具有真实生产环境和先进设备的实训“金”基地,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金”教师。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的改革,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和发展机会。加强职业教育政策、经费、师资等保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深刻感受到,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要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策划/文  李勇   主持  杨睿文

图  闫利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