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支取使用需‘双三分之二’业主表决,全国大部分城市维修资金累积使用率不到2%,大量资金处于‘沉睡’状态。”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文弢向政协融媒记者讲述了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话题。
文弢介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全国总归集量约 1.6万亿元。这一惊人资金量的背后,却是很多小区电梯、消防设施、外墙等损坏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维修,导致风险激增的现实难题,严重影响了居民幸福感,甚至威胁了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鼓励推广维修资金增值部分购买保险、“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保险新模式,推动建立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着力破解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费用难题。住建部2023年9月开展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3项制度试点工作,其中房屋养老金由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组成,鼓励小区业委会利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住房公共部位维修保险,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文弢介绍,人保财险围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引入保险机制的新模式研究”已经在湖南株洲、四川成都、天津等地开展试点,特别是在株洲展开的“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引入电梯保险机制”创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住建部高度肯定和投保小区业主的广泛好评。
针对现实困境,文弢在提案中建议引入保险机制,通过保险金融杠杆来放大资金使用效能,并解决资金续筹难题。具体而言,小区业委会可以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个人账户购买住房公共部位维修保险,一旦发生损坏,保险公司将先行赔付并进行快速修复,从而不再需要动用维修资金本金。这一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进行,还能有效避免维修资金规模的缩减,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此外,引入保险机制后,保险公司将发挥案件核赔的专业特长,对维修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督和核准。通过资源整合和集约化采购,保险公司还能提高维修质效,节约社会成本,进一步推动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做好保险制度与现有维修制度的衔接,提案还建议修订《湖南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可以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投保电梯、外墙、消防等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的专项维修保险,并优化资金申请流程。这将有助于简化资金使用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文|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