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征旗是酒旗……这是邻村赛会,鼓乐喧天把福祈。”1月28日晚,除夕之夜,湘剧《拜月记》选段精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声动梨园》节目。这是湘剧首次登上央视总台春晚。省政协委员、省湘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威治和省湘剧院青年演员蔡波分别饰演尚书之女王瑞兰、书生蒋世隆。
乙巳蛇年,中国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声动梨园》荟萃了多项国家级非遗大餐,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湘剧《拜月记》直呼惊艳。政协融媒记者第一时间联系身在北京的曹威治,听她讲述湘剧登上央视春晚的故事。
湘剧上春晚
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我们真的是不敢相信,因为湘剧此前从来没有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2024年11月,曹威治接到通知,将有可能和湘剧一起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第一个反应是兴奋,兴奋之余也有很多担心。”曹威治介绍,从11月接到通知到最终呈现,中间要经历5次审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湘剧无法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为了能让湘剧以更好的姿态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全团全力以赴,在选段、唱词、音乐、服装等方面下大力气、苦功夫进行优化。
湘剧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兼具天时地利人和。湘剧历史悠久,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的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致力于通过多种艺术形态和创新表达,展现美丽中国画卷和温暖幸福年景。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导演组特别注重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巧妙地将各类非遗元素融入舞台,湘剧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联系湘剧参加央视春晚之前,春晚导演组便已经看过湖南卫视播出的《拜月记》选段,传统湘剧的经典高腔给导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拜月记》不仅是湘剧的传统经典剧目,而且在湘剧当中算是一个轻喜剧,欢快喜庆热闹,而且有着团圆的寓意,非常适合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演出。”曹威治说,央视春晚上演的这一选段,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经历了战乱时期的互相扶持到相识相知相爱,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
为了更加贴合喜庆祥和的氛围,湖南省湘剧院的同仁们群策群力,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唱词进行了重新编排,并对音乐形式进行了再加工,对节奏、舞台调度进行了调整,使得作品在呈现上更加热闹、喜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春晚湘剧的出场在设计上还花了一些小心思,演员是从观众席走进舞台。曹威治对此进行了解读:“这跟我们的湘剧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湘剧作为地方戏的代表,在跟观众互动之下走上了舞台,正是从人民走向舞台,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一种出场方式。”
把湖南声音
传递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我觉得像春晚这样的舞台,需要你有非常强大的应变能力,因为每一遍可能都不一样。”在央视舞台上表演和以往的湘剧演出有些不同,对演员的要求也更多。曹威治介绍,“央视春晚的舞台画面非常恢弘,整个地面都是led屏,演出时要注意融入到画面中,需要我们非常有镜头感。”
在参加央视春晚之前,曹威治已经有多次参加大型晚会的经验,在排练的过程中能够迅速领悟到春晚导演组的意图,并及时进行调整。“一定要是最兴奋、最饱满、最热情的状态,它不像我们传统的戏曲,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铺垫。春晚的舞台上,每一秒都很珍贵,一上来就应是最亮眼的,把最好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带给全球观众。”
“能够参加央视春晚演出,非常的荣幸、自豪,也非常开心。这是对我们青年演员的一种关心与支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们将会以更多湘剧精品回应大家的鼓励和鞭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谈起这次演出,曹威治难掩激动之情。
《拜月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初期,省湘剧院将《拜月记》搬上舞台,该剧成为剧院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1957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成戏曲片向全国发行,旋即风靡大江南北。
如今演出的《拜月记》是近年来的最新复排版本,省湘剧院称之为青春版湘剧《拜月记》。该剧集合了省湘剧院从60后到90后四代湘剧人的智慧,从导演、音乐、舞美、服装、造型、灯光等主创人员到主演全部启用院内的青年优秀艺术人才,在传承湘剧传统精粹的同时,力求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现代审美。台上的几十秒,背后是几个月的反复磨炼和湘剧一路走来的守正创新之路。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是湘剧的高光时刻。”曹威治希望通过这次登上春晚舞台,能够把湖南的声音传递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湖南地方戏曲的风采。
文丨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