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科技点亮春节,湖南景区“文旅+科技”激发消费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2-21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春节期间,湖南推出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的沉浸式游玩体验,通过“文旅+科技”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春节的仪式感,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的新活力。省文旅厅发布春节假期文旅市场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395.51万人次,同比增长46.37%;游客总花费759.22亿元,同比增长16.51%。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湖南政协新闻网

1月26日,一场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新春表演在长沙世界之窗上演,机器狮与传统舞狮同台舞动,吸引市民围观。中新图片


数字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将光影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湖南多地通过声光电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芒果未来艺术中心推出“千里江山奇幻游之大宋烟火人间”新春活动和“又见青绿”光影戏剧舞蹈大秀,通过声光电技术重现《千里江山图》的绝美意境;衡阳青春东洲岛景区推出“数字船山书院”,通过全景数字科技复现古书院场景,游客可虚拟游览千年衡州城,感受古代文人雅集氛围;湘潭万楼芒果青年码头的万楼元宇宙则推出“回到明朝过大年”活动,游客借助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明朝风情。


各地景区还尝试引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在长沙世界之窗,“悟空主题庙会”结合传统民俗与科技,游客可通过AR技术与虚拟“神仙”合影,增强了趣味性。游客们兴奋地表示:“在长沙世界之窗与‘天宫’各路‘神仙’共度佳节!”


当数字技术帮助游客走入过往的历史长河,实现“时空穿越”,游客停留的时间长了,复游率也提高了。春节期间,衡阳东洲岛景区接待游客近26万人次,长沙世界之窗主题庙会接待游客3万人次。


科技助力非遗焕发新活力


传统非遗项目也通过科技焕发新活力。


在新宁崀山景区,上百棵仿真桃花树吸引游客赏花踏青,到了夜间,几十台激光同时投影在桃树上,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桃花夜景。此外,景区还将舞龙舞狮、打铁花、火壶表演等非遗表演与灯光秀结合,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夜间文旅消费场景,更增添了景区的“夜”态活力。


在湘潭万楼的“码头庙会”中,川剧变脸、佤族喷火等技艺配合光影特效,打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民俗舞台。


文创产品也通过与科技的互动,变得更加活灵活现。比如长沙芒果美术馆的《蛇灵蛇现》展览中,游客通过互动屏幕就能参与“蛇形图腾”创作,增添了年趣;湖南博物院推出的蛇年主题文创中,将活版印刷工艺与文物IP结合,游客掏出手机扫描日历,便可观看动态文物故事。


非遗与科技的互动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的注意力,根据春节期间美团数据显示,“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上涨174%,“非遗+”消费成新增长极。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龙腾星城”非遗活化展新增的AI互动区,游客可虚拟试穿湘绣礼服、模拟铜官窑拉坯,非遗文创销售额同比激增70%。


大数据让景区更智慧


大数据的应用让景区变得更智慧,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通过双索道三线分流、实名分时预约等智慧管理系统,在客流高峰时能采取相应的限流疏导措施,确保游客游览体验不断提升;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景区体系,实现线上购票一码通、线下人流实时监控预警、摆渡车智能调度,让游客尽享便捷。


部分景区还推出小程序导览、语音讲解机器人等服务。如南岳衡山通过智慧导览系统推荐个性化游览路线,减少拥堵;长沙岳麓山·橘子洲景区上线“一键预约停车+门票”功能,缩短游客入园时间。


此外,一些景区还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喜好和需求,精准推送旅游产品和服务。比如根据游客以往的游览记录和搜索偏好,推荐合适的景点、活动和美食,让游客的出行更加省心、省力。通过大数据预测游客流量,提前做好增加工作人员、调配物资等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高峰客流,避免游客长时间等待和拥挤,提升整体游览的舒适度。


科技赋能文旅使得部分景区不再局限于节庆短期效应,而是能通过常态化项目运营实现长尾效应。例如,芒果未来艺术中心的光影展演计划持续至4月,形成长期吸引力;数字船山书院作为固定展项,计划结合研学旅游深化文化传播。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普及,湖南或可进一步拓展虚拟景区、AI导游等场景,持续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