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epSeek在全球引发热议,人行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AI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中的热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我们会被AI取代吗?”“如何面对AI引发的就业变革?”“机器人养老时代距离我们还远吗?”……社会大众关注,代表委员热议,关于AI的多项建言迅速登上热搜。
未来服务业是AI产业化爆发点
算力、算法、算据、算网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认为,应加快我国“四算一体”布局,建设“四算一体”国家实验室,整合湘江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资源,聚焦通用人工智能框架、大模型训练、量子算法等方向,力争突破世界前沿的卡脖子技术。构建算法开源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开源社区,对贡献核心代码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税收优惠。
陈晓红认为,未来服务业是AI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爆发点,可重点推进“AI+量子技术”“AI+先进制造”“AI+现代消费”等领域技术探索,布局AI+机器人、AI+能源转型、AI+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陈晓红建议,加大对AI硬核技术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在大模型训练、具身机器人、芯片设计等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催化普及Deepseek等国产通用大语言模型的商业应用接入,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平台型企业全面接入Deepseek等国内大语言模型构建本地应用模块。
平衡AI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
“DeepSeek的开源策略就像发令枪,让人工智能行业开始摆脱大公司大模型‘俱乐部’,让中小公司与大公司在大模型技术上平等竞争,实现技术平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DeepSeek的训练成本和推理成本都大大降低,对使用AI模型的应用开发者来说是极大利好,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迈向资源共享。
齐向东认为,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要课题。
“根据我们的数据,90%部署大模型的单位几乎都处在‘裸奔’的状态,处在网络攻击的隐患之中。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可怕,这只是个过程。要鼓励更多的产业用上、用好‘AI+安全’的创新成果,提高千行百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效率。”齐向东说。
适度包容大模型的“幻觉”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了“国运级科技成果”,不仅促进了大模型技术自主创新,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让大模型加速走进百行千业。但包括DeepSeek在内的大模型都存在“幻觉”,偶尔会生成看似不合理、与事实不符的内容。
“幻觉”是一把双刃剑,是大模型与生俱来的特点,不可消除,也决定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极其重要。周鸿祎建议,对大模型以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柔性监管,适度包容大模型的“幻觉”,对于“幻觉”导致的一般性失误,避免直接关停下架,给予企业自我纠正的机会,促进企业大胆创新、放手竞争,争取让更多企业“复制”DeepSeek的成功。
AI生成剧本缺乏人情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采访中分享了他使用DeepSeek生成剧本的经历。他表示,自己曾尝试利用DeepSeek将小说提炼成话剧剧本的提纲,结果非常出色,随后他继续使用该工具生成剧本,尽管剧本质量很高,但作品中略显缺乏人情味。
AI是否会重构艺术创作?冯远征说,真实的角色是有生命的,流的眼泪是真实的,也有编剧用AI创作,但没有温度,没有感情,所有的语言都很标准但唯独没有作者的个性。
“AI可以带来机遇,但抢不了我们的饭碗。”“AI能够助力我们更完美更完善,但完全取代我们是不可能的。”冯远征说。
发展AI新岗位,完善AI失业保障
面对AI可能引发的就业变革,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希望发展AI新岗位,完善AI失业保障,打造AI就业友好型社会。
刘庆峰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新职业的规划与管理,推动AI新岗位的繁荣,系统性梳理AI时代产生的新岗位,强化岗位认证工作,鼓励高校、职校紧跟趋势,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科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加强AI技能培训,尤其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机会。
与此同时,应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采取“政府主导投保+商业机构运作”模式,为最易被AI冲击的岗位建立专项保障基金,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商业AI失业保险产品,为全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失业保障产品选择。
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普及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针对机器人产业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发展目标,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局,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认为,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动起来”到真正“用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其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在未来5到20年,有望成为与新能源汽车具备同样潜力的巨大赛道。
何小鹏建议,借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通过市场推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培育和需求潜力的释放。针对当前智能化程度高、AI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端价值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普及和规模化增长。
综合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