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湘声
5种「中药+」形态新挖掘,催生100亿「养生水」经济
发布时间:2025-04-2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话题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并且趋势逐渐趋向年轻化。截至2025年4月,小红书上的“健康养生”话题浏览量已经达到189亿,讨论量高达3893万次。这些话题中,大部分都是消费者在探讨如何用药食同源成分实现中式养生。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2.63亿元,展现出了庞大的市场体量。除了养生药膳、养生零食、代餐食品等种类,不少企业纷纷瞄准了人们日常的必需品——水,把药食同源成分与水结合起来,推动功能性养生水突围出圈。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式养生水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预计未来五年,这一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8%,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


图片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多品牌布局“中药+”

养生水迎来新形态


中式养生水的核心潮流在于,将中医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饮品形式相结合,打造出兼具养生功效、丰富口感的饮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添加药食同源的天然成分;二是现代饮品形式不断丰富拓展,逐渐在“水”的基础上衍化,出现咖啡、奶茶、茶、乳品等诸多形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01 中药+水


从药罐熬煮到用养生壶煮药材,再到开盖即饮的中式养生水,形式的过度侧面反映了“轻养生”观念的流行。消费者希望喝水时能够兼顾养生,于是催生出了黄芪水、薏仁水、陈皮水等添加了药食同源成分的系列养生水,其销量也在节节攀升。比如盒马鲜生推出的苹果黄芪水,2024年11月销量爆发性增长,环比涨幅超100%;元气森林以红豆薏米水为代表的元气自在水,上市4个月后销售额快速破亿,更是在2024年累计销售超过10亿元。目前,此类养生水仍处于快速铺货阶段,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宠。不仅融合了中医养生智慧,还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图片

▲图源:网络


02 中药+茶


中国茶史5000年,喝茶蕴含着国人深层的文化底蕴与养生需求。然而当前,消费群体的养生日益碎片化、轻量化、多元化,于是各大茶叶品牌纷纷布局“药食同源”赛道,通过多样化产品打开市场销量,衍生出黄芪麦冬茶、荷叶祛湿茶、菊花枸杞决明子茶等便捷茶包。甚至中医院推出的酸梅汤曾一度走红,里面仅有山楂、乌梅、丹参、甘草等成分,口感偏酸,却是真材实料,能够祛湿降脂。从市场布局来看,即使后疫情时代消费疲软,中药+茶的消费模式依然在持续走热。


图片

▲图源:网络


后来,随着奶茶这种新型茶饮形式的兴起,企业开始通过“中药+奶茶”的模式打造差异化产品,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猎奇心理。比如,喜茶推出含有荷叶的“去油纤体瓶”,奈雪的茶发布了含有油柑的“霸气玉油柑”,同仁堂又与奈雪的茶联名推出“枸杞红枣奶茶”等养生茶,主打“熬夜续命”的概念。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现制养生茶饮发展报告2024》,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在现制茶饮样本品牌的上新产品中,含药食同源食材的产品占比为16.5%,未来将呈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展现出了“中药+茶”市场的广阔前景。


03 中药+咖啡


根据Adroit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咖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5.63亿美元,消费总量连年增长。作为契合年轻消费群体的潮流饮品,咖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996等工作场景之中,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年轻消费者的养生意识也在觉醒。在“工作+养生”的双重因素驱动下,中药咖啡的市场潜力持续增长。早在2009年,国内市场就出现了罗汉果中药咖啡,随后,人参咖啡、肉桂咖啡、麦冬咖啡等新品类陆续面世。


而现在,伴随着药食同源年轻化的趋势,老字号品牌也纷纷下场捕捉机会。2022年,北京同仁堂发布数款草本咖啡,其中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罗汉果美式最受欢迎,火爆出圈。此类咖啡是同仁堂以药食同源理念为基础,通过中医配伍、汤液经法、五味格局计算等一系列复杂且精准的测试,使药食同源成分与咖啡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将健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


04 中药+乳品


21世纪初,“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广告语让牛奶强势打开了中国市场。随后因为技术的革新,又出现了酸奶、巴氏杀菌奶、酸牛乳、奶粉等乳品类型。近年来,部分品牌尝试将药食同源成分与牛奶结合起来,创新产品矩阵。比如海河推出的玫瑰当归红石榴牛奶、余甘子荷叶茯苓牛奶,膳次方推出的百合山药牛奶,临洮康源乳品推出的百合党参酸奶、黄芪党参酸奶等,为药食同源乳制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此外,乳品企业布局“中药+”不仅局限于牛奶行业,驼乳这种小众乳品也跃跃欲试。醉驼缘以人参、黄芪为主要成分,研发了“人参黄芪驼奶粉”;赛天山预计推出“红参灵芝驼奶粉”。而“药食同源+羊乳”领域,当前几乎还处于空白阶段,缺乏典型产品。尽管伊利、飞鹤、海河等乳品巨头相继加码药食同源赛道,但目前还没有跑出一个知名度足够高的大单品,市场整体处于摸索阶段,企业入局前景可观。


05 中药+酒


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药酒作为传统中医药与酒文化的独特融合产物,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药酒的市场规模是47.66亿元,2018年则达到了225.85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图片

▲图源:智研咨询


在需求端,消费者主要关注药酒的功效,常见的药酒有滋补类、抗风湿类、活血化瘀类等,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如非常有名的劲酒就是以优质白酒为基酒,融入了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黄芪、当归等多种中药材,可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滋阴壮阳;还有椰岛鹿龟酒,它以鹿茸、鹿骨胶、龟板胶、黄精、党参、何首乌等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心酿制而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补血、强筋健骨等功效。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在传统工艺上进行创新,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从而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提取效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展现了“中药+酒”市场的广阔。


盘点中式养生水的产品痛点

养生效果不佳、同质化严重


尽管种类繁多的养生水为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潜在机遇,但许多品牌仍然面临两大难题:


01 养生效果寥寥无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数据,产品功效是消费者购买中式养生水时关注的首要因素,有65.5%的消费者因减肥祛湿、补血等功效购买中式养生水。不过,中式养生水本质上还是一款饮料,其养生功效存在争议。


图片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对于市面上普遍存在的以红豆薏米水为代表的中式养生饮料,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印象是:味道上比纯净水好喝一些,含糖量比饮料低一些,但是养生效果有多少,他们持怀疑态度,认为主要是心理作用,将养生水视为“续命水”也是调侃意味居多。相比之下,中药咖啡、中药奶茶更多的是满足年轻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而中药茶包、中药乳品的养生效果相对更加明显。


02 产品同质化严重


自2023年元气森林入局中式养生水赛道,销售额显著增长后,众多品牌纷纷嗅到了商机,也加入战局,包括好望水、六养、瑞果、多乐多等新老玩家,让中式养生水赛道变得逐渐拥挤。由于品牌扎堆入局,放眼望去,市面上的养生水配料都相差无几,缺乏创新。


比如可漾、元气森林、好望水都布局了薏米水,盒马、盼盼以黄芪为主要成分推出养生水系列产品,红参、阿胶、菊花、决明子等药食同源物质是各大茶饮品牌热衷使用的成分,同仁堂、扬子江相继推出黄芪咖啡……由于添加成分同质化严重,所以宣传卖点也大同小异,产品急需打造差异化矩阵。


图片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总结


当前,“药食同源+水”的组合赛道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各大品牌纷纷聚焦于传统智慧与现代形态的结合。但面对中式养生水效果不佳、同质化严重等产品痛点问题,企业玩家应当及时转变策略,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首先,在研发过程中,企业一方面需要依托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合成与发酵技术等科技,提高药食同源物质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活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发更具备养生效果的药食同源物质,比如硬核颜究所推出的一整根人参水。其次,企业还需要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矩阵,纵向深挖,不断开发新成分,比如五指毛桃、罗汉果、紫苏等天然药食同源成分,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口味,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品类竞争中保持领先身位。


* 内容参考:

[1]雪豹财经社《盒马下场,抢滩千亿“药食同源”市场》

[2]镁经《“养生水”还是“智商税”?元气森林的第三个10亿大单品,并非高枕无忧》

[3]龙瑞皆《2020年中国药酒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来源|未来食品实验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