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留守儿童,人们常想到农村孩子,可城市里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城市户口,父母或远赴他乡工作,或因繁忙无力陪伴,成了‘隐形的留守者’。这个群体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关注。”6月20日上午,在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东校区举行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见面会现场,省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着力破解城市留守儿童成长困境,进行协商交流。
提案呼吁:城市留守儿童成长之困亟需化解
这场协商,源于一份政协提案。
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校长龙胜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及参加省政协相关调研时,注意到“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虽然物质条件不错,但缺乏父母有效陪伴,更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性格压抑自卑、与父母情感疏远等心理问题,亟待各方力量共同关注与帮扶。”今年1月举行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龙胜联合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谢永红等,提交了《关注城市留守儿童 建设高质量家校社教联体》提案。
委员们认为,家庭教育完整性不够是关键因素之一,学校教育个性化不足、社会关切度不够也加剧了这一问题。要敬畏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协同各方力量破解难题。
该提案被列为省政协2025年重点提案,由省民政厅作为主办单位,协同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等有关单位进行办理。
经过前期多次的办理交流,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面对面协商交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让观点和建议畅所欲言,也亮出问题化解的决心、举措和行动。
现场热议:用更多的爱和关注护航成长
“让家庭成为儿童成长的安乐窝,让学校成为儿童成长的幸福堡,让社区成为儿童成长的加油站。”提案办理见面会上,龙胜作为提案人,在介绍提案内容时再次呼吁,坚持协同育人,建设高质量“家校社”教联体。
龙胜的一番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参会人员纷纷围绕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谈看法、提建议、谋对策。
“要打破家庭、学校、社会单一发力的传统模式,将儿童关爱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推动家校社从分散服务向协同共治升级;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建立城市留守儿童动态数据库,实现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推动城市留守儿童管理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国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现场对提案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应,并提出看法。
黄东红建议,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协同育人的共识;以均衡的理念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服务;推动将城市留守儿童关爱纳入湖南“十五五”民政事业的发展规划。
城市留守儿童成长之困,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道不可回避的现实考题。“城市留守儿童面临的环境更复杂,防网瘾、防与社会不良人群接触、防性侵,以及防校园霸凌等问题的难度更大。”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彭力道出了城市环境的特殊性。
为此,彭力建议,对于家庭监管缺位的城市留守儿童,学校要“延位”,把对学生的关心延期到放学后;社区要“补位”,主动做好城市留守儿童的监管衔接。
“让孩子在学校能感受到满满的爱和期待。”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雷云飞带来了被全省推介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模式。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列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幸福文化”为核心,坚持空间环境、人际关系、课程设置等多维度发力,探索“数字+教育”融合打造个性化评价模式,以机制创新、资源活化、文化赋能、聚焦关爱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联体建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湖南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学活动丰富化。
部门回应:构建全方位关爱服务体系
提案办理见面会现场,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鄂立辉带来了一份省民政厅汇总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妇联、团省委等协办单位的会办意见形成的一份办理答复件。
办理答复件介绍了各项关于加强对城市留守儿童关爱的行动——
湖南将继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发展,扩大“向阳花”行动覆盖面,针对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强化家庭监护支持与监督,出台《湖南省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办法》,建立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机制,对困境儿童家庭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支持。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制作宣传片,宣传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省教育厅牵头制定《湖南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社区支持保障,形成常态化协作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学活动丰富化,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支持高校开设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推动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能力。
接下来,湖南还将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扩大优质家庭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学业帮扶等“一站式”服务。
“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事关社会和谐与儿童健康成长。”黄东红说,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凝聚部门合力,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为城市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守护下茁壮成长。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图 | 政协融媒记者 付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