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有关情况。
政协融媒记者 陈尽美摄
这份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共8个部分、33条,概况起来,就是守牢“两条底线”,抓好“三个重点”,强化“四个保障”。
守牢“两条底线”
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供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文件明确提出,坚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以上。
稳定全年粮食面积的关键是稳早稻。据介绍,为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湖南已安排早稻集中育秧1350万亩,比去年增加350万亩,近期还将抽调近200人组成74个调研指导组,赴74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开展一个半月的驻点指导服务。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关负责人围绕文件要求介绍了有关目标:
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700万头以上;
加大蔬菜生产环节投入力度,加强蔬菜稳产保供基地建设,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建设20万亩供粤港澳设施蔬菜基地;
扩大牛羊肉生产,稳定水产养殖面积;
重点抓好油豆棉“三个100万亩”建设,即新增冬闲田油菜种植100万亩,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万亩,完成100万亩植棉任务;
进一步加大油茶低产林改造提升力度,提高油茶产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文件要求,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负责。同时,省里将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健全耕地保护利用全程一体化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机制。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件强调,大力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抓好“三个重点”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推进“中国粮·湖南饭”品牌提升计划。重点围绕“胸有大局,稳稳端牢中国粮;心有所系,做优一桌湖南饭”,充分利用湖南农产品优势和湘菜优势,进一步发挥在湘农业领域院士作用,使“中国粮·湖南饭”成为湖南“三农”工作的金名片。
——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狠下功夫,高质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今年要力争油料(油菜、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千亿元。
——着力发展县域经济。今年重点是积极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清零行动,巩固空壳村清零成果,确保今年实现经营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半目标。
文件对乡村建设做了具体部署,提出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等6个方面的重点。
乡村治理方面,部署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探索集成善治乡村有效途径等4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四个保障”
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全省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
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推进“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
加强农村改革增强要素保障。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各项改革,激活更多要素投入“三农”,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政协融媒记者 陈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