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2019年度重点课题“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正在深度进行,已走访郴州、永州、衡阳、邵阳、湘西、怀化等6个市州,考察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需求。
一家家企业搏击市场、一个个园区致力发展、一个个小镇转型蝶变……初夏之际,跟随调研组采访的湘声君,每到一地都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听到了许多故事。今天,湘声君就说上几个——
龙头带动,筑巢可引凤
一家企业串起一个产业链
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南来说,并不是新概念,衡阳、郴州、永州三市是先行地区。
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出台,这是湖南继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衡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行动更早。位于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里的建滔(衡阳)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从香港转移过来的一家化工企业。
建滔产业园
早在2003年,在了解到香港建滔化工集团有延长产业链计划的信息后,衡阳主动伸出招商引资橄榄枝,以优惠政策和当地丰富的盐卤资源,吸引了建滔。从2005年将广州南沙区的双氧水生产线转移到衡阳开始,建滔化工集团向衡阳搬迁生产线的速度越来越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
16年时间,建滔(衡阳)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恒光化工、达利化工等30多家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松木经济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
面对优良的营商环境,建滔化工集团一方面新增投资百亿元,在松木经济开发区打造以覆铜面板、线路板产业链为主的建滔电子信息工业园,将位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企业整体搬迁过来;另一方面,又与园区合作,共同引进4家企业入园发展,启动了环氧氯丙烷项目,解决氯碱平衡问题。
在这16年里,松木经济开发区也逐渐摸索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套办法——优质服务、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从承接引入东部及沿海产业转移的龙头企业着手,利用其带动力,对整条产业链进行招商,直至形成产业。
如建滔将其下游产品,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落户衡阳,这是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关键性补链项目。这一项目的引进,为玻璃丝、玻璃布项目的引进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拉长了园区的产业链。近5年来,松木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59个,累计招商引资额达321亿元。
精准对接,打好情感牌
全球“老三”也来了
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有市场需求,也有资源需求、技术需求,甚至还有对家乡的情感需求。只有准确把握需求,发挥优势,才能精准对接。
很难想象的是,在偏远的怀化市沅陵县,2017年引进了一家大型台资企业——奇力新集团。这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被动组件制造商之一,作为电感组件专业制造与服务供应商,在全球行业内排名第三。
为了引进奇力新,沅陵在发挥人力资源充足优势的基础上,更以商招商,以部分企业的技术研发优势来吸引企业。
2011年7月,辰州磁电高科入驻沅陵工业园,打破了县域无电子企业的局面。而彼时,下游企业向华电子在东莞与磁电高科交集甚密。
2013年,向华电子看中了沅陵山秀水清,以及当地对企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决定入驻沅陵。向华电子注重科研创新,与中南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获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事实上,向华电子与奇力新已合作多年,是彼此最优质的客户之一。如今,向华电子感到最成功的就是把奇力新带到了沅陵,两家企业仅一墙之隔,携手并进。接下来,旺诠、飞磁、美桀等电子企业即将入驻,抱团发展,真正实现了一家企业落户吸引多家企业投资。
近3年来,沅陵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总资金额35.6亿元,引领、集聚、支撑作用愈加明显,正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电感生产基地。
这也是一场“比武招亲”的擂台。在产业转移的先行者中,还有着许多情感需求,“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湘西州的方彦半导体,是2017年从深圳招商引资而来的高科技企业,这家企业的4个股东都是湘西人。
泰和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如此。总部在深圳的这家企业,在寻求产能扩张时,董事长杨昌军把家乡列为重要因素,随后投资1.2亿元,已安置就业300余人。他还号召相关产业也像他一样入驻湘西。
规范发展,传统产业迎春天
“拾荒”小镇在蝶变
新邵县雀塘镇曾经是历史悠久、著名的“拾荒”小镇。
雀塘再生资源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辐射半径涵盖湘中、湘南、湘西及周边省份。在鼎盛时期,全镇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作坊达304家,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产业链涉及就业人数达2万多人,年产值20亿元,形成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加工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新邵县雀塘镇
但是,由于起步初期处于粗放状态,小商户、小作坊居多,经济效益低,加工作坊自发、无序经营,也无具体行业管理规范,加上各作坊环保设施简陋,生产加工废水任意放流,拣选垃圾任意焚烧或随意丢弃,对当地环境造成大的污染。
2009年起,新邵县组建专门队伍,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了专项整治,取缔了原有的废旧物回收、初加工厂棚,环境问题得了逐步地实质性改善。
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第二阶段,为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引导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县政府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专门编制了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引入广东的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带动当地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打造了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家电)回收利用、废纸回收利用、汽车拆解等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在全省范围内,曾经的传统工业小镇面临产能低下、环保超标情况的还有一些。依托传统工业基础,整合资源,探索突破之路的,就有湘西泸溪县。
泸溪县是老工业基地,锰、锌等金属材料加工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曾红红火火。随着产业饱和,不符合绿色高效发展需要,这些产业亟待改造、提升及整合。在经历了数年阵痛之后,一个以高性能复合材料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在泸溪逐渐形成。泸溪高新产业开发区以铝粉、铝型材、钒氮合金新材料产业为主,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和湖南省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