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湘资沅澧源头在这些地方,省政协调研报告提出了4方面问题
发布时间:2019-11-14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今天(11月13日),省政协召开“加强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界别协商会,副省长陈文浩、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省政协秘书长卿渐伟出席。


1.jpg湘声报记者 陈彬摄


  四水润泽三湘。今年,省政协人资环委承办了“加强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调研课题,并在政协云热点关注栏目开展了“湘资沅澧四水源头保护,期待您的金点子”意见建议征集活动,许多人参与其间。


2.jpg


  先来涨知识,了解一下四水源头在哪里。


  过去,湘江源头被认为是在广西兴安县境内。2013年,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表明,湘江源头在蓝山县紫良瑶族乡(2015年,改为湘江源瑶族乡),这一结论得到了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的认定。


  在这次普查中,资水、沅水、澧水的源头也有了定论。


  资水源头在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林场;


  澧水源头在湘西州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


  此前,关于沅江的源头,也有多种说法,但最终根据“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主流唯正”的原则,确认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为沅江的源头。


3.jpg

湘江源头在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


  今天这场界别协商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不,网友与湘声君聊了起来——


  网友:我家就在澧水边,为什么委员们这么关注四水源头?


  湘声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水源头地区承担着保护水质、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直接影响着我省“一江一湖四水”的综合治理和“美丽湖南”建设。这么说吧,这四条河流与生活在湖南的每个人都有关。


  网友:明白了!那省政协为开这个会,做了哪些准备?


  湘声君:今年5月至7月,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赴永州、邵阳、怀化、湘西州、张家界等5个市州10个县(市、区),深入四水源头地区(我省境内四水源头所在县级行政区域)调研。此外,还在政协云发布热点话题、在蓝山县湘江源头开展网络直播宣传活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强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网友:这么扎实!那目前四水源头保护得怎样?还有什么问题?委员们又有什么好建议?


  湘声君:别急!这些方面的情况,在这场协商会上都有,让我慢慢跟你说。


4.jpg

  资水源头在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林场


  现状:四水源头水质总体优良


  目前,四水源头水质保持总体优良。其中,湘江源头断面100%达到Ⅱ类以上标准;资江源头水质稳定维持在Ⅱ类、Ⅲ类;沅水源头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澧水北源水质达到Ⅱ类—Ⅲ类,澧水中源保持了Ⅱ类水质,澧水南源水质稳定在Ⅰ类。


  水质良好,这都是有原因的。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对全省河湖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四水源头地区管水治水工作推进有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如今,省级和四水源头各县均把河长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责任体系。蓝山县全面推行“双河长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带队巡河,民间河长自发巡河”的工作态势。


  此外,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区域补偿、流域补偿和要素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省级对市县的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今年6月,还出台了《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推动湘、资、沅、澧四水的干流和重要支流、洞庭湖流域的汨罗江和新墙河流域,建立水质水量奖罚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在水源保护地方面,湖南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调整,设立了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对部分水源保护区还设立了物理隔离设施,实行封闭式管理,开展保护区内排污企业、排污口和建设项目集中整治。


5.jpg

  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为沅江的源头


  问题:四个方面亟待解决


  针对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情况,《关于加强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生态建设和环保意识还需强化。四水源头地区多是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调研报告指出,当地发展和致富的愿望强烈,热衷上项目、搞开发,重生产、轻环保,忽视环评监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地方怕影响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愿多设自然保护地。


  此外,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较弱,随意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的情况仍然存在;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源头地区环境保护受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系统治理理念还未有效落实。调研报告指出,四水源头环境保护,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领域,一些地区、部门、行业系统思维不足、全局观念不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力不够,统筹协调不够到位,在政策沟通、工作衔接、数据共享等方面不充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还存在部门之间扯皮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源头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和成效。


  ——生态补偿效益还难以显现。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四水源头生态治理及补偿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财政唱独角戏,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对生态功能区保护及生态补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生态项目和资金向四水上游,特别是源头地区倾斜的力度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够。


  ——省级协调合作还未建立有效机制。湘江、资江源头均跨两省,沅水源头在贵州。由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尚未建立,使得流域协同治理与保护缺乏有效沟通决策平台,生态环境保护的责、权、利不统一。


6.jpg

  澧水源头在湘西州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


  建议:建立最严生态环保制度


  界别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各级党委、政府应强化“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决定,建立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加突出绿色导向,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工作。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强化综合管控治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争取中央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起包括财政资金补偿、生态项目补偿、市场补偿和资源税费补偿等在内的四水源头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长效机制。


  ——加快建立省级协调机制。省际层面,尽快建立完善协调沟通、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合力治污等联防共治机制;省内层面,强化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省河长制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


  ——将湖南四水源头上游地区和支流源头15%左右的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地范围,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实施碳汇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绿色食品等生态产品。


  ……


  听完委员们的建议,湘声君深受启发,不禁有点小感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水的滋润,让湖湘文明声名远播,让湖南人生生不息。所以,保护四水源头,就是保护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协商会发言摘要


  创新网格化管理机制

  呙滨辰(省政协常委、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也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要求更加迫切,但在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源头地区较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后发赶超的优势。建议牵头建立省级、市级、县级甚至乡镇级的四水跨省协作机制;建立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准入机制,对纳入负面清单的开发建设项目一票否决,严控污染增量;创新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创新考核机制,全力保护源头。


  增加源头地区环保投入

  魏秋云(省政协委员、民革永州市委主委)


  我省四水源头地区承担着保护水质、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四水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湖南”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和较大牺牲。地处湘江源头的永州,近年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撤下了当地三大支柱产业的湘江纸业,仅这一个企业,年减少税收上亿元,还依法关停了“十小”企业416家等,实现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目标。四水源头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获得的生态补偿资金和政策相对不足,建议省里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必需的资金投入。


  突出治理工矿污染

  邓元文(省政协委员、洪江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


  近年来,我省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区各级政府通过健全治理机制,落实治理责任,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等措施,使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但由于四水主干流源头流域广,江河沿岸工矿企业密集,工矿污染治理仍然是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紧抓不放,强力突破。要严把产业准入关,守住生态保护第一道防线。要制订实施四水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和方案,建立四水源头工矿企业退出机制。要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


  清除白色垃圾

  黄运湘(省政协委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湘资沅澧四水源头皆属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类垃圾,特别是白色垃圾,不仅影响美丽的乡村环境,而且严重危及水生生态环境。因此清除白色垃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清收和管理,还四水源头地区清洁优美的环境,是当前一项急不可待的工作。建议实施干、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田白色垃圾的清运与管理,杜绝白色垃圾残留田间地头;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禁止滥用各类除草剂;逐步减少和控制难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


  增设自然保护地

  唐江华(省政协委员、永州云联星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我省四水源头地区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和面积都太少,建议增加。对源头在我省的湘江、资江、澧水,按15%左右的流域面积,在源头所在市县设立自然保护地。对源头在贵州而不在我省的沅江,在流入怀化市的所辖市县,对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源头地区按15%左右的流域面积设立自然保护地。同时要强化保护措施,对居民生活生产活动实行总体上退出,在保护地区域留下少量农民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保专业人才培养

  葛飞(省政协委员、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四水源头地区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违规采矿办厂,偷排工业“三废”,将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源头地区的小溪小河的现象。为了让源头之水更清更净更优质,要强化国控和省控断面的水质监测;采取因地制宜的水质保护净化措施;扩宽融资渠道,做好水质保护项目管理,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加强环保专业人才培养,为四水水质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发展生态产业

  邓师煌(张家界市政协副主席)


  加强四水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的措施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实现源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生态产业,这样才能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又不遭到破坏。如何发展生态产业,促进源头地区绿色发展,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强化保障机制。同时建议省以上层面进一步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快生态补偿市场化建设,推进碳汇和碳交易试点,让源头地区广大群众能够在保护环境中得到合理的实惠和发展。


  强化省际协调协作

  晏丽君(省政协委员、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我省湘资沅澧四水都有多个源头,而且一些重要源头发源于外省。要解决源头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就得上下游同治。建议强化省际协调协作,加大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杜绝跨界水污染乱象,实现源头地区优美环境共建共享。建立省际联动平台,推行跨省河湖保护治理联动;加强对跨省河流治理的巡查监督,在交界处设立监测点,实时公布水质情况。建立断面水质监测和联合治理机制,一旦在日常监测中发现河流断面水质超过规定的标准或者要求,则立即责令责任方政府限期治理。



  文|湘声报记者 陈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