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湘声报记者刘敏婕
穿着黑色羽绒背心、背着黑色双肩包,68岁的省政协原副秘书长、省政协老委员咨询团召集人向邦柱显得有点“潮”。
从2007年初到2016年,向邦柱担任了9年省政协委员,其中8年担任省政协常委。作为第一届老委员咨询团成员,他牵头参与了省政协一项开创性工作——提案办理第三方评估,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了4年。
在老委员咨询团成立之初,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曾说,希望老委员们能够“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向邦柱对此深有感触:“人民政协工作在不断创新,作为老委员,不能仅凭经验做事,也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政协调研收获大
在益阳市担任市委副书记的几年间,向邦柱每年参加市两会期间都要听取市政协大会发言,政协的人才济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大会发言水平很高”。当2007年1月调任省政协副秘书长时,他觉得学习的机会来了。
“政协既安静又干净,看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比较多。”向邦柱告诉湘声报记者,在政法系统和党政部门工作期间,每天忙于解决具体问题,到了政协后可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获益良多。
2012年,向邦柱担任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他把研究思考的领域更多地转向经济问题。退休后,向邦柱受邀担任湖南省生产力学会顾问和党支部书记,每年都和省政协经科委联动,围绕茶叶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汽车产业、旅游产业及化解政府债务等课题开展联合调研。
“我们的调研报告,每年都被省领导批示,助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向邦柱欣慰地说,2017年调研组提出湖南打造“千亿茶叶产业”,建议省政府制订相应产业规划,分管省领导非常重视,当时湖南省的茶叶产值400多亿元,现在规模逐年增长,已经接近千亿级了。
为了更精准地提出建议,向邦柱每年都跟随调研组到外省进行对比调研。“通过省政协开展的这些调研,我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向邦柱直言,“部分产业发展得不够理想,有的地方还缺少一鼓作气抓到底、逢山劈路、遇水架桥的精神。”
提案不在多,在于精准
“前些年,全国各地开两会时好像都有一种氛围,就是提案提得越多越好,媒体也经常以赞扬的口吻关注一些‘提案大户’。”向邦柱对此的看法是,提案提得多,如果质量高固然好,如果质量不高,缺乏有价值的建议,那肯定也办不好。
多年的检察系统工作经历,养成了向邦柱认真再认真的工作风格。他坦言,自己担任政协委员期间所提的提案并不多,但经常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委员提案作用。他曾经向时任省政协主席陈求发谈了自己对于政协提案工作的思考,“我当时说,提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准”。
令向邦柱欣慰的是,当年省政协全会召开前,省政协提出压缩提案数量,提高提案质量;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提案工作座谈会,要求“不调研不提案,提案不在多而在精,要以质量为先,努力做到提一件是一件,办一件成一件”。
“政协工作要创新,反映各个界别的心声,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向邦柱经常在手机上刷政协云,关注政协工作动态,对于近年来政协履职创新十分肯定,尤其微建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别看是微建议,能解决大问题。”
第三方评估成效明显
2017年7月,省政协第一届老委员咨询团成立,聘请了41名老政协委员重新上岗,向邦柱是召集人之一。
一个月后,老委员们接到了第一项任务——探索开展提案办理第三方评估,这在全国属于首创。省政协从老委员咨询团中遴选出8位成员,组成了提案办理第三方评估组,对2017年度10件重点提案办理进行评估。
作为组长,向邦柱最开始好几晚都睡不着。“压力很大,查了很多资料想看看政协的第三方评估到底怎么操作,但是查不到经验和案例,这是创新,我们要自己探索。”向邦柱说,最终老委员们达成共识:既然是第三方评估,就一定要客观公正、不怕得罪人。
两个月后,湖南省政协有史以来的首份提案办理协商第三方评估报告出炉,并被提交至省政协主席会议审议,这一创新做法在全国政协系统受到广泛关注。
第一年的评估经历,让向邦柱看出了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的问题所在:“有的提案没有调研,问题没说清楚,建议也缺乏针对性;有的部门习惯用文件来答复提案,就像一份工作总结,没有针对委员建议答复。”
如何让第三方评估进一步发挥促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省政协提案委和老委员们都很用心。4年来,第三方评估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改进:从评估重点提案到评估重点提案和一般提案相结合;评估数量从第一年的10件,到今年的46件;从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加强委员培训,提高提案质量,办理单位真正重视,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向邦柱感觉到,近几年委员提案质量明显好转,办理水平也明显提高。
能以这种方式继续参与省政协的重要创新工作,向邦柱觉得很欣慰,并乐在其中。
他每天还是很忙碌,经常背着包坐公交车在城市里穿梭。他笑着说:“公车上能听到更多民声,说不定还可以发挥老委员的作用,提提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