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非典型历史剧的大唐气象
发布时间:2019-07-26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林克



  上元节前夕,表面弥漫着欢乐祥和气息的长安城,混入了一群动机可疑的恐怖分子“狼卫”。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强强联手,在一天十二时辰内解除危机。《长安十二时辰》,一部现象级的爆款网剧已然诞生。在观众眼中,它既是一部情节紧凑的东方英雄大片,又是一部充满知识点的“唐朝文化纪录片”。


  《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诚意,内容“脱水”,节奏“硬核”,人物关系设定错综复杂。前几年,影视公司习惯以看似“无可奈何”的成本问题,为劣质网剧辩解,不愿加大投入好好制作,结果粗制滥造的成片令观众厌弃,造成了网剧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近年来,“良心网剧”的出现,粉碎了那些狡辩的言辞。唯有创作者以诚意对待观众,尽心尽力负责每一帧画面,才能得到丰厚的市场回馈。


  美剧、韩剧长期霸占年轻观众的大小屏幕,国产影视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叙事“套路”中突出重围,打出自己的招牌。《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架构,与反恐题材美剧《24小时》相近,亦是以人物在时间轴上的活动来推动剧情。但是,《长安十二时辰》没有掉入“套路”,而是演绎出了独特的气质。


  剧中不停闪现类似日晷的装置,其刻度投影指示当时的时辰。随着长安上空的天光流转,焦灼的情绪和复杂的人性逐渐展现。同样只有一天24小时,这部剧的时间似乎走得更“慢”——每个时辰,都蕴含了更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


  恢弘的盛唐气象,让人们不再满足于隔着屏幕观看一段虚虚实实的故事,而是愿意亲自去一趟西安,在昔日的唐都想象当年的长安一百零八坊。


  近年来,《长安十二时辰》《妖猫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较为成功的作品,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却因为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优质影视剧,不应只是一盘速食的快餐,单纯满足眼球快感的“大爽剧”,而要像一幅余韵悠长的国画,一笔一画,激发观众的思考,探索文化层面的美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