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从“十六个理”到“九个信”的思悟
发布时间:2021-05-01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万汝青


  对比思考党史学习教育第一专题“学史明理”主题要求学深悟透的“十六个理”,和第二专题“学史增信”主题要求进一步增强的“九个信”,从中感悟到思想的光芒、理论的自信,感受到逻辑之严密、方法论之科学。


  “十六个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等。“九个信”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


  从“十六个理”到“九个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升华,是“真学”到“真信”的递进。“理”明而“信”增,增的是信仰,增的是信念,增的是信心。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需要重点把握:


  一是信马列。马列主义是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理论、“好”的理论、“行”的理论、“活”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必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信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三是信领袖。信领袖事关“两个维护”。领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四是信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必须“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必须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始终坚持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五是信未来。信未来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于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绝对信赖;基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今天,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作者单位:永州市政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