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努力把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史学习好传承好
发布时间:2021-05-15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邓文华


  一部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史,就是一部党在民族宗教工作中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和信教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圆伟大梦想的历史,更是一部以“四个自信”为鲜明特征、党的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根本保障。


  坚定道路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达1.2亿,信教群众过2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自觉担负起解决民族宗教问题重大历史使命。在100年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不断寻求和开拓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成功探索出一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涵,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方针的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宗教领域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要妄自菲薄!”


  坚定理论自信,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中国化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实际紧密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坚持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民族宗教工作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民族宗教政策是正确的。”


  坚定制度自信,深刻认识解决民族宗教问题“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


  党的百年民族宗教工作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宗教工作成功的保证,也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的根本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不可动摇。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民族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宗教信仰自由一直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宗教政策上的核心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宗教治理制度建设上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经历了从依据政策管理到法制化管理,再到法治化治理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手段管理宗教事务,成为我们党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方法。宗教治理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引领宗教的灿烂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新时代民族工作就是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观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长期任务和根本方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遵循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教规教义阐释,使我国宗教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宗教格局。这也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最大作为和最大责任。


  作者系省政协民宗委分党组书记、副主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