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让湖南民歌唱响时代强音
发布时间:2021-08-06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李侠


  湖湘文化孕育下的湖南民歌,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曲调清新脱俗、歌词美丽动人,无不在向世人诠释着湖南的灵气、湖南的辣味、湖南的隽秀、湖南的美丽、湖南的浪漫、湖南的精神。湖南民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湖南人的审美,在现代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中展示着时代独特的个性魅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属楚国辖境,当时民俗好祭祀,而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从屈原根据楚地一带的民间歌曲创作的《楚辞》中,可略知当时民间音乐的风格。它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大胆的想象、追求和寄托。流传至今的湖南民歌,仍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延续。


  在湖南境内丘陵土地广布,民歌流传广泛。当地人把湖南民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高腔民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民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民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湖南民歌这种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诙谐,时而泼辣的艺术特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反映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思想和情感,其代表作有《浏阳河》《四季花儿开》《挑担茶叶上北京》《采槟榔》等。湖南境内也有将湖南民歌分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由于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现实生活在人们内心所激起的情感波澜。


  湖南民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性,它既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也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变化无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湖南民歌不仅有美丽动人的歌词和曲调,也有灵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让人感觉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由于受到方言结构、民族结构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衍生出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与魅力,传颂真善美,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播新思想;传递正能量,迈步新征程;真正体现了民间音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音乐作品,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对湖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推动湖南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抓住其与当代音乐的完美结合点,引导青年人在生活中领悟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主旋律歌曲是具有正能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美好生活的作品,可以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与演唱歌曲的过程当中,接受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洗礼,帮助青年人运用红色歌曲作为思想武器,对抗生活中的错误思想倾向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冲击,让广大青年人始终坚持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生理想。


  应该积极促进湖南民歌的对外交流。通过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红色歌曲和民族歌曲比赛活动,充分展示湖南民歌的竞技形式,向全国人民展示湖南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将其积极打造成地方“名片”。充分发挥民间、民众、民俗的作用,挖掘民间民族歌谣传承人,引导组织湖南民歌传承人开展对外交流,交流演唱作品,交流表演技巧,交流创作感悟,充分展现湖南民歌激励湖湘儿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