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国锋
近年来,祁阳市政协全力推进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探索了“三跟三走三服务”的工作模式,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建成38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
跟着发展走,服务中心大局。围绕产业发展建用委员工作室,组建了科学技术界别组、经济界别组、工商联界别组、绿云“菜篮子”等委员工作室,为全市产业、项目建设赋能。绿云“菜篮子”政协委员工作室为建设全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助推农业产业化、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展了多次微协商,提出了很多“金点子”。围绕社会发展建用委员工作室,引导界别侧重主题建用委员工作室,比如特邀界别一组成立了“大健康”委员工作室,无党派界别组成立了口腔健康委员工作室,新文体界别组聚焦文化体育成立了委员工作室。各界别立足委员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协商和服务界别群众的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特色亮点建用委员工作室,引导镇(街道)、界别和委员,相继建立了白水纺织小镇委员工作室、下马渡花卉小镇委员工作室、黄飞“国学大讲堂”委员工作室等。
跟着民声走,服务界别群众。应民所盼,建好平台。做到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界别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样主题的委员工作室。市政协的38个委员工作室,560个村(社区)协商议事室都建在群众身边,委员工作室逐渐成为民情站、连心桥、委员家。应民所求,用好平台。驻站政协委员深入群众上门收集社情民意,通过线上委员工作室提转,或在镇村就地进行协商解决问题,让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得到化解。去年以来,全市委员共开展基层协商200多次,提交微建议400多条,解决问题200多个。应民所虑,管好平台。为确保委员工作室能办好、办出成效,一方面,加强了对委员工作室的管理,出台了相关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考;另一方面,加强委员履职能力的培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跟着委员走,服务委员履职。推动“全委员”履职,全市295名政协委员全部进驻界别委员工作室、镇(街道)委员工作室、个人委员工作室和村(社区)协商议事室,确保委员个个能进工作室、人人都在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推动“全天候”履职,着力打造“不打烊”“全天候”委员工作室,让界别群众随时可以找到委员、联系委员,真正实现了协商在基层,委员在身边。推动“全方位”履职,全市38个委员工作室涉及全市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通过履职活动,做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这种平台效应,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架起了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作者系祁阳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