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晚20时,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剧《袁隆平》,登上了首都舞台。
“现场座无虚席,高潮迭起,不少观众泪湿眼眶。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霞告诉湘声报记者,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主营音乐剧的专业剧场,引进《袁隆平》音乐剧作为开年大戏,是对这部音乐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肯定。
3月5日,《袁隆平》音乐剧入围文化部《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评审项目。此前,该剧曾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资助,是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资助项目。
“这部音乐剧的价值在于,表现出了一个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心路历程,弘扬了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省演艺集团董事长吴友云认为,音乐剧合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在杨霞看来,《袁隆平》音乐剧展示了湖南改革开放40年优秀成果的重要部分,同时讲述了一个中国梦。
《袁隆平》音乐剧好评如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过程?演职人员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音乐剧展现“袁隆平”显新意
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出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海,高扬的稻穗随风摇曳,一群戴着金色花冠的稻花仙子,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载歌载舞。
这个年轻人就是音乐剧中的袁隆平。舞台上梦幻般的场景,是他广为人知“禾下乘凉梦”的特写。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的表演形式,让“袁隆平”的形象丰满、生动,令观众耳目一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我们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这个人物,传播正能量。”杨霞说,音乐剧《袁隆平》就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展开故事叙述。再现那个特殊年代里,主人公所经历的爱情、家庭、事业和科学探索的命运颠簸与生活磨难,塑造了一个矢志追梦、勇登高峰的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主人公大爱奉献的情怀与追求。
“事实证明,袁隆平人物故事这一题材,非常适合创作音乐剧。”首都观众的热情回应,让杨霞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两年前,湖南省歌舞剧团就计划打造一部以袁隆平为题材的音乐剧。这是湖南省歌舞剧院建院65年来,推出的首部音乐剧。
为何开此先河?这与新时代背景下,省歌舞剧团切合市场新需求,深度挖掘时代英雄素材的探索有关。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当代科学家袁隆平,成为省歌舞剧院创作团队的首选。“袁隆平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对梦想锲而不舍的追求,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为世界水稻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当今追求中国梦的人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他就是现实版的英雄。”
确立了题材后,创作团队对舞台表现形式进行了反复探讨,最终排除了传统的歌剧、舞剧等形式,确定排一部为更多年轻群体喜爱的音乐剧。杨霞直言,由于音乐剧在年轻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这次《袁隆平》走音乐剧路线,也想尝试从年轻新生市场扩大正能量的传播力度和广度。
“音乐剧具有浓郁的湖湘地域特色,音乐方面吸收了湖南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等元素,舞蹈上吸收湘西土家族、侗族的舞蹈元素,整部剧通过形式创新让人感觉湘风浓郁。”吴友云说,《袁隆平》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原创音乐剧,可称之为民族音乐剧。
以情动人打动观众心
袁隆平要舍小家去海南育种,不敢告知妻儿的那一份不舍情;得知父亲离世时,念亲恩恨不孝的那一份悲痛情;去野外找杂交水稻掉到沼泽地,差点没了命的那一份奉献情;费尽心血找到并培养的6株不育株,被突发的洪水冲走时,情绪崩溃的那一份真性情;科研成果被认可时的那一份振奋情……
音乐剧在“情”字上做文章,好几个泪点感动全场观众。
如此细腻感人的剧情,离不开主创团队扎实的走访和采风,挖掘到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袁隆平故事和细节。
为创作好剧本,杨霞带着主创团队去三亚拜访袁隆平,下田、观察种子,还在现场跳起了踢踏舞。
“没想到年逾古稀的科学家,在生活中能歌善舞,会拉小提琴,还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为音乐剧的歌舞呈现提供了创作契机。”杨霞说,越接近,越发现袁老可亲可爱的一面。袁老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具有幽默风趣、豁达浪漫、敢为天下先的人物性格特征,这些都非常适合音乐剧创作。
《袁隆平》音乐剧的编剧是省政协原副主席谭仲池,他曾担任过电影《袁隆平》的主创编剧;也曾带领团队,在袁隆平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实地体验,深入了解袁隆平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
“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高不可攀,其实他只是个普通的人,在做一件伟大的、不平凡的事情!”在谭仲池看来,袁隆平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是一个奇迹,对于这个奇迹有过很多的报道,但对袁隆平这个灵魂人物的塑造却不多。音乐剧中“种子虽小乾坤大”这一句,最能表达他热爱土地、热爱人类的大爱情怀。
跟随袁隆平多年的助理辛业云博士告诉杨霞,袁老精力充沛,对事业的执着劲从未因年龄而减弱,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很乐观很阳光。音乐剧应该着眼表现科学家袁隆平的真实情感。
“从2017年6月首演以来,该剧已经在全省巡演了30多场,但为了晋京演出,剧组在整个故事的结构和编排上,均做了大幅度的调整。该剧执行导演危婉告诉湘声报记者,晋京演出的版本历经12次修改。
杨霞介绍,在剧本结构上,打磨后的《袁隆平》,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进行深入调整;故事情节上,以科研探索作为明线,使人物线条更加清晰明确;人物性格刻画上,增添更多人性化元素,力求更加真实地还原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员;舞美道具上,特别新增了独具湖湘特色的道具,如水车等。修改打磨后的《袁隆平》,加入了家庭矛盾,袁隆平的无奈与无助,这让袁隆平的舞台形象更真实,故事情节更加丰满感人。
袁隆平夫人邓哲观看此剧时眼泪汪汪,并点赞说“很喜欢,很棒”。
剧组凝聚力为演出加分
“赴京前一周,剧组几乎整天泡在湖南大剧院。”危婉说,因为要对提质改编后的剧目进行最后的合成,春节假期没过完,40余人的剧组早已投入到新年的排练中。
首次参与音乐剧,省歌舞剧团青年演员莫娟娟被选为女一号,饰演袁隆平的妻子。她坦言,这个角色让她既兴奋又压力山大:“每天学习,不断突破自己,忘了疲累,更多的是进步带来的幸福感。”
和莫娟娟一样,剧组大部分演员是来自歌剧剧团的声乐演员,平时表演以歌唱为主,而音乐剧则集合了音乐、歌唱、舞蹈、台词、表演等元素,是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这对演员们提出了挑战。
“歌唱演员参与音乐剧,在形体上是弱项,这也给我们的设计增加了难度。”危婉说,肢体上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只有不断尝试在形式上做文章,去突破排练中的难关。
“舞台上都是真唱、真跳、真喊、真跪,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为此,导演李雄辉从中央戏剧学院请来了自己的老师赵之成,为演员培训话剧表演,随后又请来舞蹈老师教形体表演。
而几位外请的专业音乐剧演员的加入,也为剧组注入了新鲜活力。
男一号袁隆平的饰演者,是由“亚洲音乐剧演唱大赛”金奖获得者、上海迪士尼乐园全球开幕盛典主题曲首唱者夏振凯担任。
聊起饰演的袁隆平,夏振凯眼里闪烁着光芒,脸上满是崇敬:“袁老师非常勤奋,同时拥有大爱精神。”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看了很多与袁隆平相关的书籍,以及与杂交水稻有关的科研文章,以丰富人物形象。
剧中饰演县委书记的李成也是外请演员,虽曾参演过10部音乐剧,却是第一次演正面角色。面对新挑战,李成专门修饰了发型。为了让角色接地气,他不断学习和揣摩官员的言行举止,表演广受认可。
令李成印象特别深的,是演职人员的敬业。一次演出时,演员邹振宇在忙碌换景中撞到了舞美装置,脚背全破了皮,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简单处理后继续演出,直到演出结束才去就医,脚伤处整整缝了5针。
“有一次排练整整持续了16个小时,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却依然坚持。演出结束后,剧组的这份凝聚力和大家对这部音乐剧的热爱,让很多人感动得流下泪水。”危婉说,演员们对音乐剧从无知到认知再到有知,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创新。
END
文|湘声报记者 寻晓燕
图|谢棣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