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时代精神;他们是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共产党人,感悟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责任担当的坚守。
坚守在精神卫生工作的前沿阵地
唐江萍:特殊心灵的守护者
大树绿荫下,一群精神病人围坐着,他们的眼神涣散却着装整齐干净,白衣护士陪伴左右;简约别致的病房里,窗明几净,清新整洁,不时有欢快的笑声传出……
在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长沙市精神病医院)里,一幕幕温馨祥和的画面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病医院的陈旧感观。
这一切离不开第八届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江萍。建党95周年之际,她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难能可贵的朴素情怀,荣誉当之无愧。”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沈雪芝如此评价。
用爱走进病人内心
当湘声报记者邀约采访时,唐江萍正准备启程赴北京接受表彰。谈及荣誉,她语气平淡,“我只是尽了一名党员的本分,做了医生该做的、起码的事情。”
一如30多年前,她初为精神病医生时,说的那句朴实的话——“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上最弱势的人群,很多人有偏见、有歧视,因此这项工作更需要有人来做,既然组织安排了我,我就不能舍弃他们。”
1981年9月,从衡阳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的唐江萍,被分配到零陵地区(现永州市)精神病医院。
面对力大惊人、性情多变,甚至荒诞离奇的精神病人,唐江萍没有退缩,“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干,有工作就应该好好干”。她唯一担心的是,所学专业非精神疾病相关的专业,“干不好怎么办?”
对于精神病的诊断,一般通过医生望闻问切或化验测量数值来进行。唐江萍却试图走进病人的内心,透过他们混乱的思维和欺骗性的语言分析出真实情况,进而作出诊断。
对病人的这份细腻与关爱,与唐江萍的一次经历有关。
当时她刚做医生不久,一位强壮彪悍的男病人抗拒治疗,不断挣扎,一旁的家人训斥他,甚至动手打他。病人躲到床底下,仍被家人赶了出来。最后这位绝望的病人默默地躲在病房角落,呆呆地望着大家。
那双无助的眼睛在唐江萍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成为她守候这些特殊心灵35年的动力之源。
“精神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更让人同情,既然缘分将我带到他们面前,我怎能转身而去?”唐江萍说。
1986年底,作为专业人才,唐江萍被引进到刚更名不久的长沙市精神病医院。
给病人喂饭喂药、穿衣洗澡;做痴呆老人的膝前儿女,陪他们唠嗑拉家常……唐江萍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着病人。看到头发、穿戴一团乱的病人,她总会跟护士强调:“必须维护病人的尊严和自信,要改变他们的形象,让他们从头到脚都精精神神的。”
锐意改革带来活力
2002年6月,已在长沙市精神病医院默默奉献了10多年的唐江萍“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院长。
当时,受政策机制、社会环境、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沙市精神病医院(2003年又名为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病人生活医疗难以保障,最困难时,职工的基本待遇都无法落实。
面对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痼疾难返”的断言,唐江萍坚信“有病就有药医”,随即主导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精神卫生、养老服务、自愿戒毒“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之路。
为实施改革,唐江萍从多条途径争取到资金1.2亿元,建成了6栋住院楼和一栋门诊综合大楼。
此外,她还大胆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保住了全省首家自愿戒毒中心的牌子;开办全国首家集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医疗呵护中心;并在长沙民政系统率先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使一大批年轻优秀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给医院带来了活力。
目前,医院创收由2002年的47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4亿元,收养容留精神病人平均每年递增30%。10年间,医院创造发展奇迹。
唐江萍在担任第八届长沙市政协委员期间,就福利事业发展先后撰写了20多份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被民政部门采纳。
回首来路,唐江萍坦言,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但她说“只有坚守在这里,我才有一种归属感、价值感,我才心安”。
帮助病人回归社会
医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唐江萍仍有一个心愿未了:要为精神病人找到“回家的路”。
精神病人的康复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这种体系在国外、香港已经探索成型,而中国内地却没有。
2007年,唐江萍引进国际领先理念的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创办了内地第一家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长沙心翼会所,免费为出院后的精神病人提供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服务。
在这个会所里,精神病人被称为会员,医生、护士被称为职员。唐江萍说,精神病人需要平等看待,“会员”的称呼有利于他们走出精神困境。
目前,会所会员达503人,帮助实现就业达200人。谈及会所的未来,唐江萍希望将会所扩展至长沙市的每一个社区,让每一个精神病人都能尽早走出精神困境,回归社会。
病人眼里总是面带微笑的和善院长,在行业里却是十足的“铁腕娘子”。担任院长14年,面对医药代表、供应商的威逼利诱,唐江萍始终“不懂味”;对找上门来打招呼、递条子的人,唐江萍一律给了“闭门羹”。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用权。”唐江萍觉得,与金钱相比,更应爱惜名声;与富足相比,更应向往自由。
去年8月,唐江萍被诊断出重病,进行治疗后得以康复。从医治他人,到被人医治,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现在,唐江萍已重回工作岗位,尽管未来的生活里,她可能无法完全摆脱疾病的阴影,但她仍带着招牌式的微笑说:“现在疾病于我而言更像是身后的影子,身后有阴影是因为前面有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