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称得上是我履职收获满满的一年,几件提案和建言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5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在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自身的职业方向是在金融领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3年来,他一直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持续建言发声。

2019年全国两会上,袁爱平围绕民间融资利息过高问题提交提案,相关建议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积极采纳,他说这是自己“最有价值的一条建议”。参加全国政协“协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专题调研,并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上发言,也令他记忆深刻。
民间借贷利息过高有望解决
“民间借贷最大的问题就是利息过高,之前一直没有解决好民间借贷利率和银行利率之间的关系。”袁爱平告诉湘声报记者,这一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解决,民间借贷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合理化。
2015年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法定利率的司法红线,具体包括“两线三区”:一区为年利率超过36%部分不保护;二区为超过24%至36%部分类推自然债务,给了就不能主张返还,没给的也不能主张要;三区为24%以下部分,属于合法利息,应当保护。
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多为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但是能支撑利率成本的中小微企业凤毛麟角。近年来,不少企业被债务拖垮,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而“跑路”的现象屡有发生,引发大量民间借贷纠纷,甚至滋生犯罪,成为涉黑犯罪源头。
袁爱平说,银行的借贷利率时有波动,并持续往下走,而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一直是在24%以上,中间博弈的空间非常大,从而导致了大量资本涌入民间借贷,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还会为“影子银行”提供利益牵引。

在提案中,袁爱平呼吁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利率标准,将民间借贷的利率与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直接挂钩,允许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一定幅度浮动;增加民间借贷利率弹性,改变以往“两线三区模式”。
收到提案之后,最高人民法院认真研究了当中的意见建议,并在答复中回应了委员关切,表示将积极采纳委员建议,抓紧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201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拟以法律的形式对此前的规定进行修改,并将相关的修改草案寄给了我。”袁爱平坦言,收到提案的答复件及修改草案的那一刻,内心既欣喜又激动,“没想到自己做的研究和提出的建议能对规范全国民间借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政协委员履职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事实上,除了金融领域之外,2019年袁爱平还围绕法律实务、民生等领域提交了多件提案,并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积极答复。
呼吁建立律师检察
公益诉讼参与机制
“吃了一点有害食品但是不危及生命安全,这样的官司要不要打;空气受污染了,你也闻我也闻,官司谁来打……”作为一名律师,参加全国政协“协同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专题调研协商的经历,极大地提升了袁爱平对公益诉讼的认识。
2019年9月,作为全国政协调研组的一员,袁爱平随调研组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期间,调研组听了多起检察公益诉讼案例,实地察看河道垃圾污染等公益诉讼案件现场,同基层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以及企业、律师、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位村民因为大量捕杀麻雀被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该村民直到自己成为被告人以后才知道捕杀麻雀违法。针对他的违法犯罪行为,法院判处其拘役并处罚金,然而该村民却没钱支付罚金。
“当地公益诉讼组织提议让他‘以案说法’,在周边地区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以劳务偿还罚金。这些年他陆续在村里和打工的地方及时阻止了多起捕鸟行为。”袁爱平说,这样的公益诉讼案件很有教育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的经验值得总结。他了解到,绝大多数公益诉讼案件,律师都参与其中,为涉案方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2019年11月22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3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袁爱平应邀在会上发言,围绕建立律师检察公益诉讼参与机制,构建公益诉讼专业服务体系,他提出了建立律师检察公益诉讼线上及线下服务平台,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律师法律援助范围,组织有意愿的专业律师为检察公益诉讼涉案方提供免费咨询等多条建议。与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方面负责人积极回应了他的建言。
END
文|湘声报记者 许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