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五年蝶变,一江碧水护安澜
发布时间:2023-05-1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导读: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讲话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五年来,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一江碧水,正滚滚东流……


湖南政协新闻网


蒋家嘴青山湖附近水域绿草成茵,吸引数千只天鹅在“湿地草原”上表演“踏青赏春”。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


一曲澎湃激昂的《长江之歌》,唱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美与希冀。


长江宛如一条“巨龙”,共涉及19个省,长江流域土地面积约 180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8.8%。遵循“治国先治水”的古训,新中国刚一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治理长江水患,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当做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


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过对长江治理的思考和实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从此,“长江经济带”的开发进入新的阶段。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16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有各方人士、专家学者的座谈会,大家群策群力,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4期 《五年蝶变 一江碧水护安澜》


清船清网,禁捕退捕,生物完整性指数不断回升;腾退岸线,污染治理,流域生态功能持续恢复……五年来,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的水一天天变清了,两岸的山也一年一年变绿了,长江的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焕发出新的生机。


扼长江以南交通之要津的湖湘之地,注定无法缺席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注定要在如此大的战略上陈展出浓墨重彩的一笔。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这为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今日之湖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讲话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五年来,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一江碧水,正滚滚东流……


湖南政协新闻网

蓝山湘江源头。


洞庭湖治理思路的转变


洞庭之东,麋鹿奔忙,江豚跳跃,鸟鸣阵阵。天鹅、黑鹳、灰鹤、大雁在湖面翩翩起飞,越来越多候鸟在此度冬。洞庭之西,常德青山湖码头,一条条渔船上岸拆解,机器的轰鸣声渐渐消失,还洞庭湖一片安宁。在这西东之间,演绎着“长江大保护”“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湖南故事,更诉说着湖南在绿色指引之下有序开发的新篇章。滚滚长江,在湖南蜿蜒163公里,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在广阔的洞庭湖区舒展开来。


作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一湖四水”辐射全省、联通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和最主要的调蓄湖泊,关系湖区千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牵连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一直以来,洞庭湖是长江水环境治理的主战场之一。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当年曾几次深入湖南、湖北两湖地区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洞庭湖区水环境的治理。1987年,费孝通召集有关长江和洞庭湖综合治理的“两湖会议”,会议形成的建议纪要深深影响着长江荆江段和洞庭湖的治理。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88年11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偕专家组在洞庭湖区考察,图为费孝通与乡镇企业工人合影。


费孝通与湖南、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治理的“渊源”,正说明在历史悠久的长江流域治理开发里,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和利用,积累了来自从官方到民间的各种智慧。而中国共产党人用其海纳百川的情怀吸纳各方观点,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长江的认识和改造也不断地升华和发展。


在 1996 年、1998 年、1999 年连续几年发生特大洪水后,洞庭湖治理思路发生重大转变,从“与水相争”到“为水让路”,从“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从一味地“堵”,到适当地“疏”。


其中2014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自此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80年洞庭湖区水利冬修热潮。


为流域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正如著名的《长江之歌》所唱那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长江既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是一条青春的河流。长江孕育了古老文明,长江也推动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的实践,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思想。不管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专门机构的建立,还是“长江三峡”这样的大项目的建设,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穷尽毕生精力,投入到长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中来。


时间来到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这意味着,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大保护战略将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这是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是不得不思考的重大现实命题。从此对长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古往今来,河流始终是一切文明兴盛繁荣的根基。


泰晤士河横贯伦敦与沿河的十多座城市,孕育了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被誉为“一部流动的历史”。莱茵河风景美丽,人文厚重,是欧洲重要的商贸大动脉。哈德逊河从过去工业污染还原为绿草茵茵、天蓝水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从根本上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要超越以往的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用新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实现绿色发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新发展理念的试验田,为流域发展提供中国样本,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形象。


2019 年 3 月 3 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次“委员通道”开启,9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时任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便是其中一位。这是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设“委员通道”和“代表通道”后,第一位走上“委员通道”的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在委员通道上,潘碧灵用 4 分钟时间讲述了长江流域水质发生的变化和各方做出的努力。


“长江大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潘碧灵用湖南声音告诉世界,通过大家的努力,毛主席诗词中所描绘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万里长江,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唱响长江经济带“湖南好声音”


的确,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中有怎么样的作为?从生态修复到绿色经济,从绿色标尺到法律保障,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湖南的发展铺出一条行进中的绿色生态之路。


2018年4月25日,长江沿岸春和景明,华龙码头碧波万顷,岸边草木繁盛。习近平乘船考察长江,来到位于长江沿岸的湖南岳阳君山华龙码头,向湖南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


其实彼时,湖南沿江沿湖地区,因为曾经过度依靠重化工业和矿产资源“吃饭”,留下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已不能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湖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一次次攻坚战,指向利益固化的藩篱,朝着沉疴宿疾开刀。


近年来,“一江一湖四水”391 个砂石码头被一举取缔,小散泊位 254 个被全部拆除,27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全面完成,非法采砂全线杜绝,长江湖南段38家沿江化工企业和4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完成关停搬改,尾矿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隐患逐一消除。


长江大堤外滩的滩头不再裸露,内垸的宜林地加快“补绿”,长江岸线完成造林19593亩。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163 公里长江岸线建成美丽风景线,三湘大地尽显浓浓绿意。


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治理成果显著。通过实施湘江治理与保护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关闭“散乱污”企业 1563 家,洞庭湖湖体总磷浓度较2015年下降41%,湖南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居全国第4,湘江干流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Ⅱ类等等。


一个个数据、案例背后是新时代的湖南在奏响自己的“长江之歌”。


2020 年12 月30 日,湖南省14市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成果已经全部完成发布,湖南也因此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发布全域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省份。


2021 年1月1日0时起,湖南境内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干流等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渔”。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十年禁渔”被认为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事实上,湖南禁捕退捕任务艰巨,渔船、渔民数分列全国第 2、3 名。但湖南自加压力,不仅在长江干流、洞庭湖实施禁捕退捕,还将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一并纳入禁捕退捕范围。


青山着意、绿水含情。


因为令行禁止,动真碰硬,湖南正在分享融入长江经济带红利。展开湖南的地图,湖南长江经济带沿岸的重要城市如同璀璨的星河,以各自不同的姿态熠熠生辉。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一环。根据颁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位,是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国家“长江办”在正式印发的《关于支持湖南岳阳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意见》(第 128 号)里,岳阳成为第 5 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2020 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战略使命,指出长江经济带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湘潭:千里湘江第一湾。


书写守护一江碧水的政协答卷


滔滔长江水,浩浩洞庭湖。多年来,湖南政协人坚持为“守护一江碧水”积极建言。从今年4月开始,全省政协将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这是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五年蝶变”,湖南政协开启的又一场跨越时空的履职接力。


正如湖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4月6日在邵阳开展“守护好一江碧水”调研时强调,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聚焦生态环保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有力有效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以实实在在的政协履职实效助推湖南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湖南政协新闻网

2023年4月6日,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在岳阳围绕“守护好一江碧水”开展调研,前往华龙码头实地察看。 (李飞/摄)


5 年来,湖南政协通过一个个务实的履职行动,为守护一江碧水书写了政协答卷。


2018年,湖南省政协300余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向湖而行,围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专题协商与民主监督课题,开展了首次踏察行动,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深入湖区各地进行视察“回头看”行动,直接推动了城市排污口、黑臭水体和矮围网围等问题的解决。


也是在这一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旨在联动协同精准发力,共同守护“一湖碧水”。如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了四次,达成了四份共识,这不仅是联席会议机制产生的生动履职成果,也是两省四市一区围绕洞庭湖保护、治理与发展所写下的政协履职“绿色答卷”。


湖南政协新闻网

2018年,湖南三级政协委员向湖而行,围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专题协商与民主监督课题,开展了首次踏察行动。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湖北两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联动治理和综合施策的提案》,围绕建立完善洞庭湖保护体制机制,推动综合治理提出相关建议;湘鄂赣三省政协委员就曾共同呼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去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湖南省政协2022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省政协于 5 月启动了“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渔’”踏察民主监督,全面了解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渔”政策落实情况、取得的成绩成效、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


“守护一江碧水”绝不是一朝一功、一役之战,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长江大保护、洞庭湖环境综合治理的脚步仍然是“现在进行时”,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湖南政协未来还将继续密切联动、深入协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长远发展建政协之功。


如今,长江之歌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洞庭的故事正缓缓翻开新的一页。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豪迈,替换了一段段荒诞开垦、无度汲取的记忆,长江带着滋养三湘大地的浩荡,在绿水青山的愿景中,绘就了一幅根植于三湘儿女心底的时代蓝图。


文 | 吴嘉禾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4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