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青青石头寨
发布时间:2023-05-19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南政协新闻网

山里岁月


齐心苗寨,是云贵高原腊尔山台地余脉吉首段最具建筑特色的石头寨。


齐心苗寨原名为“构捏”(苗语),意为“牛引来的地方”。直到乾嘉苗民起义爆发,起义队伍在这里生擒清军将领,“构捏”改名为“擒头坡”。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又改名为“齐心”。


齐心苗寨,四面环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我们一行数人沿着一条蛇形山路向上爬行。由于海拔高,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本来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足足爬了3个多小时才到山顶,这是我第一次来齐心苗寨。齐心苗寨不大,七八十户人家,300多口人,是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村寨。这里的石头很特别,当地人称之为“千层岩”,岩质坚实平整,纹路清晰,易于开采,是建房、修桥、砌路的最佳材料。自古以来,村里人习惯用这些坚硬的石头修筑房屋、碉卡、道路、围栏及猪牛圈舍等,既挡风遮雨、防火防盗,又冬暖夏凉,还可抵御外来的侵略。


现如今,全寨仍有50多栋石头屋子,2座青石碉楼,4处碉楼遗址。村头村尾,还有许多随处可见的石桌、石碾、石磨等传统作坊遗迹,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连村中道路也全是青石板铺就。自踏入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个有古风遗存的苗寨。


每逢闲暇之余,我都会往齐心苗寨走一走。因此,也和那里的村民交上了朋友。龙八斤是我最早结识的当地人,他70多岁了,有浓重的苗音,为人谦和,爬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龙八斤是村里唯一一位老“巴代”(苗祭师),擅长举行傩法事。他拜过师,立过堂,“还傩愿”是他的拿手绝活。寨子里的人请他掌堂“还傩愿”,他不计报酬,有时一场就要举行几天几夜。他还精通苗族医术,小病从不收费。遗憾的是,我的这位老朋友不久前因病去世了。


石永照是我在齐心村结识的第二位老人,他是一位退休教师,年已古稀。村里原本仅有吴、龙两姓,石永照是唯一一位外姓人。石永照的老家在凤凰县禾库镇,毕业分配时他选择来齐心村当一名小学教师,还娶了齐心的姑娘,在这里扎下了根。石永照家院子很大,有高高的封火墙,厚厚的岩板石,整个院子全是青石、火砖、木头垒砌而成,除了大门的青石朝门外,墙基的条石有4米多长。据他介绍,这个院子已经住了好几代人了。在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族首领吴八月就在他家设立过大本营。


我在齐心村结识的第三位老者就是吴金兰了。吴金兰今年67岁,身材高大,有着古铜色的肌肤,是寨子里有名的石匠。齐心村石头资源丰富,但要修好一座石头屋还是要费些时力的,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当然,如果乡亲邻里、村中石匠协同工作,一年半载也可完工。头几年,齐心村里搞旧房改造,有人建议把那些老石头屋全都保护起来,吴金兰第一个站出来投了赞成票。他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拆了就没了!留着还有大用处呢!”如今,每逢节假日,来齐心苗寨观光旅游、写生采风的城里人越来越多。


每次离开齐心村之前,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用手触摸那历经风雨侵蚀的青石朝门,徐徐回望那硝烟散尽的青石碉楼,用心聆听青石巷中传出的歌谣:“石头屋,石头墙,石板上面种杂粮;青石朝门户对户,碉楼立在寨中央;高山顶上有好水,岩板小路弯又长;欢迎齐心八方客,苞谷烧酒任你尝。”


文/图 向民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