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多部委推出专项行动计划,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共解学生心理之“困”
发布时间:2023-05-26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近日,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引起广泛关注。


学生的心理之“困”,一直是湖南各级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面临哪些问题?《行动计划》如何落地?政协融媒记者采访了多位政协委员,倾听他们的“破解之道”。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峻


“当今青少年成长环境更加复杂,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抗挫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心理极度脆弱等各种心理问题凸显,轻生、抑郁症比例上升迅速。”省政协委员、民进张家界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卓亚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后,于今年省政协全会期间提交了相关提案。


衡阳市雁峰区政协委员、衡阳市良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尹元洁告诉政协融媒记者,近年来不时发生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轻生事件,而且问题比一般公众所认知的更为严重,“公众知晓的只是少数,很多不幸事件发生在家里”。


“许多人认为是孩子的意志力太薄弱,但问题背后还是社会和成人的影响。”经常受邀到中小学校作心理健康辅导的尹元洁发现:有些家长因各种因素常常情绪不稳;手机网络等让孩子信息摄入混乱、缺乏线下同伴活动……“这些都成了孩子的生长环境,如果大人情绪不好,孩子便成为了最薄弱的一环。”尹元洁说。


省政协委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常务副校长陈斌最为关注的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陈斌介绍,2010年至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团队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不良,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睡眠、抑郁、自我伤害、焦虑、自杀想法、躯体化和自杀未遂。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这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


早在2020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原则上应按师生比不低于1:1000的比例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但目前专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仍然面临较大缺口,原因之一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高校少、招生计划少,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2021年张家界某中学拟引进1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却无人报名。”卓亚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干部、班主任或校医兼任,缺乏专业素养,应对措施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导致这项工作整体质量不高。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永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作为湖南省最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之一,目前湖南师大附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每周一节课,心理老师享受班主任待遇。


“我们多年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最大成效就是师生受益,不仅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能帮助教师更好了解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谢永红说,去年学校心理老师接到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打来电话,因为疫情影响,家庭发生变故,加之面临就业压力,他陷入了情绪挑战之中,于是选择向自己信任的高中心理老师求助。


尽管从国家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但谢永红发现,目前仍存在“三个难以保障”:学校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缺乏系统指导,其有效性难以保障;专业师资不足,其专业性难以保障。为此,他建议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供给,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确保所有学校、全体学生实现开课全覆盖。


“把压力还给成人,把童年还给孩子”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在卓亚看来,《行动计划》从各方面将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她希望落实还得从经费保障出发。


卓亚在调研中了解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均需使用学校公用经费,但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欠缺的情况突出。为此,她在提案中建议,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将生均10元的经费标准提高至20元。


“教育部门和各级中小学教师都在直面问题,但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仍然是家庭和家长。”尹元洁经常受邀为学校做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她发现测评得分高的典型案例中,要么是单亲、留守、多子女家庭,要么是家长有肢体惩罚和语言羞辱的教育习惯。


“把压力还给成人,把童年还给孩子。”尹元洁建议,要全面推动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改善纵容孩子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家长不作为、放养孩子的现状,“家长们要有学习意识,不要沉迷于手机或打牌之中”。


“有的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型教育使他们面临困难时容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有的大学生来自留守或单亲家庭,缺少亲情关爱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陈斌建议加强家校联动,才能在发现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卓亚期待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尽早实现《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目标。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