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 擦亮中医药文化名片
发布时间:2024-02-0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传统医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里程碑作用。国务院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其中传统医药类仅23项,涉及18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代表性传承人131人。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10万种,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占比极低,应加强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的力度。


长沙正在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近期,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6项,其中长沙市中医医院“湘一正骨疗法”成功入选。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有着独特疗效,有的处在濒临失传的状态。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解决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不大、队伍力量薄弱、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不够等问题,必须要加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完善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强化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责任和义务,将非遗保护的法定责任落实到人。优化传统医药非遗名录和记录体系,加强项目的分类与归类管理,与时俱进动态调整目录。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加强对已立项的传统医药类项目的全面考评,对保护、传承力度不足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实施退出机制。


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要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传统医药非遗记录工程,加强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人培育,建设辐射广、群众性强的传承中心。加强传统医药类非遗资源调查和研究,发掘一批基础条件好、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进一步搜集和发掘民间传统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的数字化、影像化、智能化记录。


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加强中医药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平台建设,打造非遗宣传阐释新场景,提高社会对中医药非遗的保护意识。广泛开展非遗项目进学校、进社区,将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写入中小学教材,搭建了解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平台。定期开展传统医药非遗实践活动,借助国际性重大赛事等,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VR、AR等方式传播传统医药知识与技能,擦亮中医药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


推进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融合,扶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市场化,打造产业链。多方协同将传统医药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项目创新转化和开发利用。加大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鼓励相关单位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生产、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文 | 金浪(长沙市中医医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