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春到石渚河
发布时间:2024-05-10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石渚河,是流经家乡村庄的一条小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只能称为溪水。这条不起眼的小溪流,从望城、湘阴、汨罗交界处的青山起源,经过茶亭绵延旖旎的九峰山,蕴养出一丝灵动与潋滟,灌溉两岸良田万亩、百姓千家。每到春分时节,一夕轻雷,青山披绿,溪水初涨,乡野阡陌之间,桃花红、杏花白、菜花黄,农人辛勤耕作,孩童嬉戏打闹,炊烟缕缕升起,一幅写意的山村早春图呼之欲出,令人心生向往。


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条小溪流叫石渚河,对它的记忆大多与外婆有关。外婆家住在九峰山下,每次去外婆家,都要沿河上行10多里,一路上摘花耍水、追鸡撵狗,好不欢乐。每次淘气的时候,母亲总会指着远处说,看到宝塔和胡椒树,就快要到了。这座宝塔,在石渚河上游的岸边,是一座头顶长树的石塔。九峰山下谭家园村的老人们都相信,一个雷雨天,这座宝塔被老天爷除妖时用雷电削平塔尖,而后九峰山中神鸟,将一粒胡椒种子衔到塔顶。于是,这颗种子便在宝塔的石缝里艰难扎根,聚日月精华、天地灵气,顽强生长。掉落塔下的枝枝叶叶熬成水,便能消除百病、强身健体,以此来犒赏勤劳朴实的人们。


后来离家求学、工作,逢年过节再去外婆家,都不曾真正深入了解过这一河一塔。直到塔树一体的奇观成为网红打卡地,才专门找时间沿着石渚河走进石塔。这座清代石塔的门楣阴刻楷书“惜字塔”,二层内壁题刻“道光十八年戊戌秋起建立”,旁边的铭碑记录着过往——清光绪二十六年塔顶被雷击毁,后长出一株野胡椒树,亭亭而立,形如华盖,根系穿过塔身,直至塔基,生长茂盛。每当夕阳西下,拉长塔影树身,倒映在水光山色田畴之间,竟成“九峰夕照”之绝景。


惜字塔,读书人焚烧有文字纸张的地方,体现了中国人对文字的崇拜。冰凉而又坚硬的塔身,镌刻着读书人的恭敬恪守。焦黑泛黄的石壁,仍然能闻到百年前的袅袅烟火在空气中弥漫,和着几千年文明的光影。惜字塔就这样无言守候,与塔前溪水一道,见证着这方土地上耕读传家、皓首苦读者的失意与喜悦。


九峰山、惜字塔、石渚河,掩映生姿、相映成趣。九峰山矗立千万年,惜字塔饱经风霜,石渚河却只作短暂停留。水是文明的密码,石渚河水注定不甘平凡,经过50多里的潺潺湲湲,在石渚湖流入湘江。石渚湖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提到长沙铜官窑遗址就耳熟能详了。小时候,常随着大人到铜官买水缸、蒸钵、碗盆。1000多年的风雨,早已吹灭了铜官窑的炉火,盛唐气象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幸得有“黑石号”横空出世,我们才依稀可见古窑口昔日的辉煌。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无数技艺高超的匠人夜以继日,探寻泥水与温度的秘密,首创釉下多彩瓷,形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分天下的格局。这里熊熊燃起的窑火,照亮过盛唐璀璨的夜空,也温暖过困顿的诗人。独步春日江畔,仿佛还能感受到铜官窑柴烧的炙热,触摸到“黑石号”湿润的风帆,铜官草市上大大小小的吆喝声,一时间让我分不清是历史还是现实。遥想当年,龙窑、作坊、店铺林立,匠人、船工、商贾云集,中华文明从这里通江达海走向世界。而承载他们的江水,就是从石渚河而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这是铜官窑执壶上的一首小诗。执壶用于斟酒,把酒倒满,读着这诗,就好像看到了明媚的春天,生机勃发、张扬自信。此时此刻,站在铜官云母山上放眼望去,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派春和景明。


偷得半日春闲,暂时忘却营营,可以在铜官草市择一店小坐,就着诗意釉下彩,呷杯芝麻豆子茶,走进唐人的春天。如果还有雅兴,沿着石渚河上溯,就可以到九峰山下,看看惜字塔顶去年被冰雪冻过的胡椒树,落尽繁茂之后,它又开始新的生长。石渚河两岸的万亩油菜花总是如约而至,金黄灿烂、芬芳满怀,南来的燕子与轻柔的杨柳互致问候,拍照的丽人与洒脱的画家相逢一笑。花田里,万物都频频点头,在诗人笔下,穿越千万年时光,站成绰约的风姿。


文 | 戴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