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三代人的“读书事”
发布时间:2024-04-26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准确点说,父亲只读过高小,学历低,但他热爱读书,远近闻名。


由于爷爷、婆婆去世早,父亲可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积极投入到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挣工分,维持生计。


劳动之余,父亲喜欢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书,常常读到深夜,还感到意犹未尽。无奈,第二天还得下地劳动,那就只好拥着书而眠。


把这些小说读完,是要花功夫的,甚至熬更守夜。可父亲激情满怀,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读,尽力弥补在校时读书少的遗憾。加之,小说故事情节曲折,有悬念,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够吸引人的了,父亲便乐此不疲地读。


有同龄人来找父亲借书去读,父亲总是把读完的书借出去。读完后,父亲还会与同龄人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乃至像单田芳一样“播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好不快活。然后,对书中的英雄人物评论一番,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以至于渴盼着当一个“大英雄”,那才叫风光呢。


久而久之,父亲赢得了“读书狂人”的名号。对此,他以为,名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做一个有爱好、有思想、有情怀、有格局的人。


与母亲结婚后,父亲一如既往地读书,也读《灵水》《乌江》等杂志中的小说,一旦读起来,就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不得不令母亲叹服。


就连我和弟弟渐渐长大后,父亲也是嗜书如命,尤爱读小说,真正地把自己读成了“小说迷”,不单读小说,还给我们讲小说,把“家庭故事会”开得热热闹闹。


当然,父亲是在劳作之余才读的,决不会耽误农活。这一点,父亲拿捏得当,把“读书事”进行得有条不紊,恰到好处。


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父亲的那些书,我们也喜欢看,看着看着,就会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所折服,被那些故事情节所吸引,深深地体会到了小说的魅力。


对于报刊,我们读散文、随笔,对语文成绩的提升大有裨益,读着读着,就会滋生以后当个散文家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对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凭着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终于考上学校,又参加了工作。


成家立业后,我们更是把读书当成“事业”来干:每次买了新房,我们都会装修出雅致而实用的书房。书房差书,那就买呗,只任书香弥漫开来。每天坚持晨读,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出差和培训期间,也不忘“书本随身带,有空读起来”。文友的赠书,我们十分珍视,读完后还会写书评。读了《草木恩典》《我就是那个笨小孩》《丁立梅散文集》等畅销书后,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爱上了散文写作,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实现了梦想。


前船开,后船挨。我们读书的劲头和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们,他们读课本,先后读进了大学;他们读小说,也像我们一样想当“作家”;读哲理类书,读成了“智者”;读报刊,读成了有格局的人。


于是,三代人的“读书事”精彩而励志,读书家风代代相传。


文 | 何龙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