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履职近3年来,按照“1453”履职总要求,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在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征程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湖南政协融媒推出“1453·委员履职故事”栏目,讲述省政协委员的履职收获和体会。
大力推进杂交水稻科技创新,筑牢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地位,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外交战略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措施,是助力长沙建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具体行动。2024年,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带领湖南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聚焦杂交水稻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许靖波在云南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田察看水稻长势情况。
抢占杂交水稻科技创新制高点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许靖波带领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继去年杂交水稻品种“粒两优8022”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251.5公斤,刷新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后,今年又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其中,耐盐碱水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新品种“箐两优3261”米质达到一等,且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好,盐碱地与非盐碱地均能适应,既填补我国华南滨海盐渍区优质多抗强耐盐杂交水稻品种空白,也为湖南优质稻发展提供新的品种。
今年,我省特定绿色优质水稻实现大面积推广。许靖波作为全省推广专家组组长,带领团队成员,开春就奔赴各地,全省推广“臻两优8612”等品种超过200万亩,实现了早、中、晚特定绿色优质水稻品种全覆盖。高档优质稻“芯香两优1751”被评为全国稻米优质食味金奖,米质、产量、抗性等综合性状超过泰国米。
同时,杂交再生稻有望成为引领性技术,“爽两优138”在攸县开展千亩示范,周年亩产达到1232.6公斤,今年在湖南推广30万亩。牵头攻关的稻瘟病精准防控技术,可节省农药30%以上,不仅大大节省生产成本,还大幅度提升稻米品质。组织研发的自序抛秧技术,既显著降低农民双抢季节劳动强度,又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有望成为彻底打破制约湖南双季稻发展瓶颈的突破性技术。
倾情服务界别群众增产增收
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美好生活需求。政协委员要更好地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帮助解难题、助发展。
记者采访许靖波时,他已连续出差5天,却不知疲倦。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最多的是种粮大户,联系最多的是农民。他说:“多年实践证明,种粮完全可以增收,甚至比到外面打工收入还高,关键是要提高单产和适度规模。”
近两年,许靖波突出指导农民做两件事: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发展“211”适度规模种植户。通过实施“三一”工程,加快“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岳阳市屈原管理区联合打造“全域水稻单产提升示范区”,示范片双季稻亩产1002.5公斤、再生稻双季亩产902.15公斤、中稻单季亩产713公斤,较实施前水稻单产均增产50公斤以上,亩均增加纯收入超过100元。今年10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屈原区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进行了专题报道。
通过该项目实施,岳阳县种粮大户余煜华种植双季水稻160亩左右,近两年收入均超过13万元,比以前种520多亩效益还好。今年8月6日,岳阳市屈原管理区10多名种粮大户代表给许靖波团队送来锦旗:“科技助农提单产,百姓增收种粮安”。
今年,许靖波还先后在农业农村部特定绿色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模式总结交流会、全国再生稻现场推进会议、全国耕地安全利用培训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推介相关经验。
许靖波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向马达加斯加总统介绍选育品种应用情况。
推进杂交水稻大步“走出去”
“杂交水稻是湖南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我国外交的特色名片,我们一定会把这张名片擦得越来越亮。”许靖波带领团队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宗旨,讲好杂交水稻故事,大力推动杂交水稻国际合作,加快推进湖南杂交水稻大步“走出去”。
目前,与马达加斯加、东帝汶、美国、几内亚等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合作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今年实施的援东帝汶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水稻示范产量达到每公顷7.8吨,是当地平均产量的2.5倍以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袁氏种业公司在马达加斯加当地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品种大面积种植产量达到每公顷7.5吨,是当地品种平均产量3倍。马达加斯加总统安德里.拉乔利纳在今年9月8日到访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信心大增,回国后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要通过大力发展杂交水稻,解决本国粮食短缺问题。
“目前在省科技厅支持下,我们又成功获批建设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联合实验室。通过运用我们的技术,把杂交水稻在当地本土化,并以马达加斯加为起点,把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粮食发展提供‘湖南经验’。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带领创新团队聚焦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服务好界别群众,为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与力量。”许靖波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