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自古便是祈福圣地,寿岳之名远播海内外。与寿岳一起扬名的,还有南岳素菜。
南岳素菜的起源,与祈福有关。据说,旧时皇室、贵族从京城来南岳祈福,为表心诚,需要提前三天净身、净心、净口。所谓“净口”,就是不食荤腥。那些达官贵人平日里嘴巴刁得很,他们一连几天吃水煮萝卜、清炒白菜,清汤寡水的,“嘴里淡出个鸟来”,自然不能忍受这种寡淡无味的生活。京城的厨子平日侍候人,对主子的心思更是心领神会,便按宫廷素菜的做法,用茄子、豆腐、莲藕、冬瓜等素菜为原料,仿照鸡、鱼、肉、蛋的形状和味道,制作成各色仿荤素菜。一来二去,这皇宫里的素菜,与南岳寺院里的素菜相结合,南北风味融合后,“京味”之中便有了几许“湘味”。此后,寺院的素菜逐步传入民间,“京味”淡了,“湘味”浓了,曾经高高在上神神秘秘的皇宫素菜,成了地地道道的湘菜,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衡山脚下,邂逅了一个开满鲜花的农家小院。院门外的竹篱笆上,爬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儿,红的、紫的、浅蓝的……两根木头立起来就是院门。走进院子里,有高大的柿子树、板栗树、橘子树……树下是一排木架,木架上摆放着各种形状的多肉。
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我们见识到了南岳素菜的神奇。餐桌上,热气腾腾,一碗碗色香俱佳的菜,看着赏心悦目,闻着香气扑鼻。一番客套后,大家逐一品尝,“香芋扣肉”中的“扣肉”是用豆腐制作的,可以假乱真;“虎皮肘子”上面的肘子皮是用豆腐皮做的,下面的肘子肉是用土豆泥和萝卜泥做的;“宫爆鸡丁”的原料是土豆;“红烧肉”的原料是魔芋;“鸡蛋羹”其实就是一碗豆腐脑。
“下面,我隆重地向各位贵客推荐一道菜。这道菜叫做‘寿比南山’,是我们小店的镇店之宝。大家来到南岳祈福,我借着这道菜,祝愿各位贵客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农家小院的女主人话音刚落,便见服务员端上一大碗菜来。
这道素菜“寿比南山”像一只清蒸乌龟,品相极佳。乌龟头是用茄子做的,乌龟的四肢和尾巴是用香菇做的,龟壳是用紫菜做的,龟壳下还有土豆、豆角、莲藕、花生、冬瓜等5种当季素菜,寓意五福临门。
南岳衡山供奉火神祝融,又名寿岳,而乌龟又是逢凶化吉和长寿的象征,古人还曾用龟甲来占卜吉凶。如此看来,这道“寿比南山”倒是融合了南岳的祝融文化、寿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创意新颖,彰显出颇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仔细一想,倒也释然。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湖湘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汇合百家、兼收并蓄。衡阳人受湖湘文化滋养,将文化元素融入菜肴之中,让普通的衡阳菜多了不少文化味。比如,彭玉麟首创的“宝塔香腰”,由七道不同的菜肴叠放而成,风味独特;因王船山而诞生的麸子肉,晶莹剔透,口感酥脆饱满,外焦里嫩,形状像是摊开的书卷。总之,每一道衡阳菜的背后,都有道不尽的动人故事、诉不尽的文化底蕴,沉淀着时间的味道,让人在品味佳肴的同时,还能感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享美食,品文化,实在是妙不可言。
文 | 张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