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端坐在阳光里,像个入定的老禅师一样,看着一拨一拨游客从接龙桥走过来,走进自己悠长幽静的巷子,心中无喜无忧,一双微微眯上的眼睛,打量着村前池塘里盛开的荷花和汩汩而流的小溪,似乎想从中找出岁月的秘密。
板梁古村位于永兴县。走进板梁古村,迎接我们的是接龙桥。连接接龙桥的,是年代久远的湘粤古道。
古道的石板上密布着小洞,这些小洞其实就是驮运货物的骡马踩出来的脚印。据说,这条连接湘南、粤北的湘粤古道是古代的重要交通要道,一直沿用了近2000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其实,现存的石板古道并不少,诸如茶马古道之类的,南方的许多地方都有。但是,像这样在石板上留下这么多的骡马脚印的古道还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
梁瑞郴是土生土长的郴州人,小时候在板梁村的姑妈家生活过,他对板梁村和这条古道十分熟悉,介绍起来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古代坐船南下去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郴州是湘江南下的客货船的水转陆枢纽,船只到郴州后没有水路可行,只能在郴州改为骡马运输。同样的,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附近。“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这句俗语,描述的是郴州湘粤古道骡马运输货物的场景。
我沿着湘粤古道,一步步走进板梁古村深处,来到一处名曰“一脚踏五巷”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到五条巷子延伸向古村不同的地方,每条巷子都悠长,曲径通幽,深不可测,显示着这个“湘南第一古村”600年的历史底蕴。
一条条幽深的巷子,串起了一夜官厅、刘昌悦厅、刘绍连厅等一座座老宅子,360多栋老宅子都是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座老宅子都铭刻着房屋主人的高光时刻或平常岁月。
一条条幽深的巷子,连接着古钱庄、古商街,踏着巷子里发亮的青石板,耳边似乎响起了马帮的马蹄声声。触摸着老旧的青砖墙,眼前仿佛看见古村数百年前的繁华。
一条条幽深的巷子,有一种穿透心灵的力量,残漆落尽的厚木门上,一把生锈的铁锁,将昔日的芳华锁上,不知道那些遗落在墙角的年少时的盼望,是否还会自由自在地发芽生长。
沿着一条巷子,我来到象岭山脚的莲花石,去拜访一棵奇树。当地村民介绍,这棵树叫灰毛牡荆,长在五六米高的巨石之中。同行的一位文友不相信,特意沿着石缝爬到巨石上一瞧究竟,他一番考察后高兴地朝着我们大喊:“这棵树真的长在石头里,与石头合为一体了。”
顺着另外一条幽深的小巷子,我们见证了双龙泉古井的神奇。在双龙泉古井边,一位村民细细地述说着古村的过往。这里原本没有水,有一年,两条金龙在象岭斗法,狂风大作,损毁了树木和庄稼,雷公见状大怒,电闪雷鸣间,将两条金龙打入象岭山下。第二天,村民发现象岭山下有两股清泉喷薄而出,汇成小溪,绕村而下,惠泽全村。
村民说,双龙泉和板梁村其它的泉水一样,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是直饮泉,冬暖夏凉,四季不断流。我走近细瞧,双龙泉三井相连,饮、用、洗分井使用。饮水井里有两股泉水汩汩流出,我见状大喜,连忙俯下身,勾下头,用手捧起泉水往嘴里送,痛痛快快地与泉水来了个“负距离接触”。泉水的冰凉中带着甘甜,一入喉,便有千万条冰丝进入我的身体,千百种甘甜味唤醒我的味觉,让我忘却了暑日的酷热,忘记了尘世间的俗事,仿佛融进了泉水的世界里,成了泉水的一份子,世上那些熙熙攘攘、纷纷扰扰似乎在这一刻停滞了,甚至离我远去,再也与我无关。
文 | 张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