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非庭审中心在长沙揭牌成立,一个聚焦中非经贸商事争议解决的“中国方案”实体化平台起航。揭牌当日,该中心与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仲裁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湖南在构建中非新型经贸关系中又迈出关键一步,将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法治动能。
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中非经贸纠纷解决的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南模式。在中非经贸合作的舞台上,湖南正以法治的力量,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护航者。
▶ 深耕非洲法研究 ◀筑牢中非经贸法治根基
湖南是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在持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的同时,湖南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创新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法治保障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1978年,湘潭大学成立全国首个“非洲研究室”,1998年成立全国首家专门研究非洲法的机构——非洲法研究所,2024年实体化运行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40余年的发展实践,让湘潭大学成为全国研究涉外法治时间最长、研究资料最完整、研究成果最丰富的重地,构建起了覆盖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务服务的全链条体系。该校研究团队定期编撰出版的《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主宾国法律环境报告》,已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国内非洲法的开拓者,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教授、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洪永红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翻译非洲国别投资法、海关法、金融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着力解决中非经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壁垒、法律风险、经贸纠纷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洪永红等人组织编译的《非洲十国环境法》,成为对非投资实务工作者的口袋书。
2021年,湘潭大学非洲法团队为安徽一家企业提供非洲7个国家破产法、矿产资源法等查明、翻译、研究等服务,成功帮助企业解决了跨境破产过程中的法律难题。这一案例,成为中非法律实务合作的经典范本。
▶ 创新仲裁机制 ◀打造中非商事争议解决湖南模式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95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随着中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跨境商事纠纷呈现多元化趋势。仲裁是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制度,已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机制和最佳选择。湖南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在制度构建、平台创新层面打出“组合拳”。
2024年7月,全国首家中非经贸仲裁院在湘潭仲裁委员会挂牌成立。作为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的洪永红,同时担任中非经贸仲裁院院长。
“这是湖南在中非经贸合作法治保障领域的重大创新。仲裁院的运营,不仅为中非企业提供了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仲裁平台,还通过多方协同,推动了中非经贸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洪永红介绍,中非经贸仲裁院积极探索创新仲裁服务模式,通过与湘潭仲裁委员会的网络仲裁院协同推进,同步上线开启“云端解纷”新模式。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从立案到裁决的全流程,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证据不可篡改,智能翻译系统实时消解语言障碍。
湖南的探索不止于争议解决,更着眼于构建全周期法治服务体系。
刚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非庭审中心,落户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内,首次将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服务端口前移至中非经贸合作一线,形成“学术研究—规则制定—争议解决”的闭环。
中非庭审中心成立的同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贸促会、湘潭大学就共建非洲法查明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该非洲法查明中心将整合湘潭大学积累的法律文本数据库,可实时提供37个非洲国家的法律检索服务。
“这些创新探索和实践路径平台都是为企业走出去量身定制的系统性法律风险防范工具,也是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升湖南国际商事规则话语权的重要实践。”洪永红说。
▶ 人才与交流并重 ◀架设中非法律合作桥梁
“非洲大陆广袤瑰丽且至关重要,中非合作交流,不仅在国与国,也在你与我。”这是湘潭大学每一位接触非洲法的学生在第一堂课上接收到的理念。
据了解,湘潭大学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涉非法治人才本硕博培养体系,培养了全国90%以上高端非洲法律人才。其培养的学生不仅活跃在中非联合仲裁中心等前沿阵地,还输送了20余名研究生赴非访学交流,接受了10余名非洲留学生来华留学,他们成为中非之间行走的“民间外交家”。
近年来,湖南还积极推动中非法律文化的交流与互鉴,通过举办多场中非法律学术活动和研讨会,邀请非洲国家的法律专家和实务界人士来湘交流,促进中非法律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如今,湖南的实践正展现溢出效应:打造的“仲裁+调解+法律查明”模式,已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湘潭大学倡导建立的中非联合仲裁中心,成为首个写入中非合作官方文件的争议解决机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非洲商法协调组织(OHADA)的对接,更预示着中非仲裁规则体系的深度融合。
“当法律不再是高墙,而是桥梁,中非交流合作的星辰大海一定可期。”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现场,来自布隆迪的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卡斯动情地说。这位在中国深耕十余年的非洲学者深切感受到,一条跨越洲际的法治协作之路正在不断延伸,为中非合作开辟出更广阔的未来。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