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政协云APP正式上线,同步启动了微建议履职新方式,湖南政协人履职新辟了一条全天候的履职通道。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广泛对接,连通“省长信箱”;市县办理,实现三级覆盖……微建议这一履职方式,得到各级政协委员普遍欢迎,微建议的办理成效明显。目前,2万多名省市县政协委员提交的近4万条微建议,相关部门办理回复3.8万多条。
与此同时,省政协不断深化完善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三微”联动机制,对接党委、政府的微建设、微服务,助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带着温度提好微建议
“有长沙市民反映,燃气不能通过网络缴费,需要到代购点缴费,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建议相关单位协力促推,逐步实现燃气网络缴费。”近日,省政协委员管勇在政协云提交了一条关乎万千群众的微建议。
“加大对非机动车驾驶的管理整治力度”“加强各类手机APP启动页广告植入监管”“积极引导文明饲养宠物”“提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水平”等一大批群众期待和日常烦忧的微建议,由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相继提出。
围绕群众关心关切、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立足“切口小、可落地、让群众有感”原则,委员们精准及时地提好微建议,让广大群众的心声诉求快速传达到党政部门。
2021年7月至8月,面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提交一批“战疫”微建议,转交“省长信箱”及各市州长信箱办结。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交通出行、城市形象打造、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是微建议“热频词”,这些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近4万条微建议的背后,是委员用心用情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生动写照,也是与党心民愿同频共振的有力注解。各级政协委员通过善用、乐用微建议履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
讲求精度推进微协商
2021年10月18日,省政协“公共资源交易协商监督委员工作室”在长沙揭牌,同时举行了“进一步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管理”微建议办理协商会,政协委员、评标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齐聚一堂,积极协商、深入交流。
这是近年来“微协商”常态化开展中一个场景。
2021年5月,省政协党组向省政协全体党员委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月起,围绕出行、用电、医疗、养老等领域,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引领、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同步积极落实,领办、协办一批微建议,对反映较集中、解决有难度的微建议,直插基层现场,进行面对面微协商,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增进共识,推动解决了一批具体民生问题。
便民“微服务”质量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政协微建议的持续助力;利民“微建设”速度的加快,少不了政协微协商汇智聚力。
2021年8月,政协云开启“智慧推荐”新功能,从政协云微建议、线上委员工作室等重点履职栏目中,精选部分微建议、网友留言等,定时定向推荐给关联委员,为委员提供及时、精准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领办线索。
微建议联通“省长、市州长信箱”,打通“政务热线”,建立了直通政府职能部门的快速办理通道,与社会治理网格化等平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促推微建议有效办理,更好满足群众的微需求、微心愿。
在一场场面对面的微协商中,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拓展了更接地气的实现路径。
加大力度开展微监督
通过微建议智慧推荐,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宁帆领办了“岳麓书院北侧游步道有安全隐患”微建议。对于这条提到了家门口的微建议,宁帆委员格外重视,专门组建微建议协商办理团队,实地了解情况,并与湖南大学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商,对研究、整改、实施各环节进行全程跟踪。
微建议提得好不好、办得实不实,关键在于老百姓认不认可。“回头看”或“全程跟踪”,都是政协强化协商监督、促进微建议办好办实的具体行动,为的都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省政协还通过进行质量评价,对已办理回复的微建议,通过征求界别群众和委员意见,严格评价办理质量,对办理质量评价不高的交回重新办理。在一次次协商监督中,共同推进更多惠民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三微”联动机制的日益完善成熟,在把微建议提好、办实、见效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转化成了治理效能,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