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中考分流  焦虑如何化解  教育界政协委员呼吁:普职融通,畅通职教升学渠道
发布时间:2022-03-18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费用畸高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负效应不断显现。但在考试指挥棒之下,仍有许多中考学生家长焦虑于“普职分流”。


全国两会期间,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提交了《关于中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的提案》,呼吁对中考制度进行改革,柔性控制普高、中职分流。湘声报刊发相关报道(详见3月4日4版《给更多初中毕业生读普高的机会,张大方委员:“中考分流”要柔性施策》)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围绕“普职分流”话题,政协融媒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育界政协委员。在委员们看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畅通职教升学渠道或是缓解中考压力的有效途径。


政策制定已久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孩子马上要中考了,成绩一直不太稳定,要是只能上职高,我们做家长的又有点担忧他的出路。”岳阳市岳州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家长的观点具有普遍性。


“每次模拟考试都只有两三百分,想考高中很难。上职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将来一样能有出彩机会。”也有家长对上职高持赞同意见。


事实上,备受争议的普职分流并不是新政策。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普职分流”概念: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


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技能人才,也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国家层面,对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始终同等重视。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这个由来已久的做法,为何会让众多家长感到焦虑?


“行业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广大家长心中根深蒂固。”经常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邵阳市政协委员、邵阳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师刘凌宇认为,普职分流争议的背后,是职业教育背负的学历歧视,许多人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职业院校“低人一等”。


“从长期来看,普职分流将会是市场化的选择,而且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有可为,获得‘七一勋章’、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的焊工艾爱国,‘95后’全国人大代表、砌筑工邹彬等,都是湖南职业教育培养的优秀代表。”省政协委员、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董事长周永亮说。


加快普职融通   职业教育不是“断头路”


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回应“普职分流”这一社会热点话题时表示: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是‘断头路’,认为中考分流后读完职中就只能去就业。其实现在普职融通制度、职业高考制度正在多地推进,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不仅可以读职业本科,甚至职业硕士、博士都可以,技能和学历的提升是双轨并行。”周永亮介绍。


周永亮提到的“普职融通”,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四川省在落实省部共建广安市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试点探索中最早提出普职融通的概念。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河南省等先后开展普职融通。在《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推动普职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事实上,湖南在普职融通领域早有探索。2016年,株洲在全省率先开展普职融通协同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株洲市第十三中学与株洲市工业学校率先招收普职融通改革试点班,到2019年9月,株洲市共有7所高中阶段学校参与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共涉及2040名学生。


2021年5月,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正式获批,这是湖南第一所职教本科高校。


“之后会有更多职业本科大学成立,职业教育不是‘断头路’,普职分流反而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二次选择。”周永亮建议,要持续深化“横向融通”,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多元的平台;要大力推进“纵向贯通”,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畅通职教的升学渠道。


对此,刘凌宇也深有同感,她认为要加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其中专业设置要与市场相结合,让学生真正获得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