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委员与网友热议就业话题 多点发力缓解就业难
发布时间:2022-04-1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当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发挥好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如何引导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近期,多位省、市政协委员在政协云委员工作室值班时,围绕就业话题与网友展开互动交流,并对缓解就业难给出了建议。


发挥民企稳就业作用


针对网友提出的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稳住就业,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表示,稳就业的关键是稳住中小微企业,要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需要更多务实政策与市场场景来支撑。


3月31日,省政协常委彭继球的值班主题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稳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值班话题一发布,网友就接连提出问题:“基础性作用如何发挥?”“怎样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


彭继球认为,民营企业只有做强做精做优做大了,才能提升安置就业的容量。他结合此前的调研情况,向网友阐述了“五量促就业”观点,即:保底量,强化惠企政策落实;稳存量,强化就业供需平台建设;促增量,强化新经济就业支撑;提质量,制定高水平人才规划;扩总量,全面统筹民营经济的宏观指导、政策支持和政务服务。


提升人才与市场匹配度


“在我们县城里,一些专业性岗位缺少专业人才,有些人则无岗位安置,这种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难题如何破解?”针对网友提出的这个问题,省政协委员马慧分析认为,出现这类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的结构调整未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导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出现不匹配。


株洲市政协委员夏元媛建议,在宏观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供给端职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在微观上,则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省政协委员黄明辉对网友“关于如何推进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问题,也表达了同样观点。在他看来,关键是学校培养的专业型人才要与市场需求适时同步。


省政协委员罗定坤说,技能培训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要尽可能结合当地乡村的特色产业与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实现脱贫人员和低收入人群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此外,还要形成长期的“传帮带”机制,确保乡村产业人才不断层。


引导和规范新就业形态


“互联网+”催生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新型职业随之不断涌现,带来工作岗位、工作方式、聘用途径的变化,也带来职业界限模糊致使就业者权益受损、相关部门难以监管等问题。


“如何更好地培育发展好新就业形态,促进高质量就业?”网友的这一提问,得到省政协委员刘方军的回复。他表示,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权益,要从政府层面强化指导和引导,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市场主体层面则需通过行业协会来有序进行引导和规范。


委员们还建议,要健全共享用工服务机制,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通过用工余缺调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和帮助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完善适应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建设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孵化平台,激活创业带动就业,拉动就业增量。


□ 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