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云热点关注栏目的湘菜话题讨论热烈 做强产业链 湘菜更飘香
发布时间:2022-06-03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政协云“热点关注”推出“做强做优湘菜产业链,推进湘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热点话题以来,政协委员和网友积极参与,围绕“如何将湘菜做成万亿产业”“如何推动湘菜预制菜发展”“如何发掘湘菜美食文化”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湖南预制菜

如何更火?


作为新兴业态,预制菜加工业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


“湖南是最早开始做预制菜的,据不完全统计,湖南预制菜产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可以说起步早,产品体系全,产业基础好。”孟君说,因湘菜多以小炒为主,湖南预制菜侧重产品的还原度,讲究产品的锅气,这也是湖南预制菜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王岿然、李薇看来,湖南预制菜相关企业要抓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期,制定并完善湖湘预制菜的生产标准,湖南要扶持一批富有特色、优质安全的湘菜预制菜品牌和龙头企业。


“随着预制菜行业站上风口,广东、山东等地由政府牵头,近两年都在争先申请‘中国预制菜之都’的美誉,最早开始做预制菜的湖南也要行动起来。”邓慧建议。


在政协委员和网友们看来,目前湘菜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但在经营理念、产品研发、销售方式等方面仍有短板。


唐子洪、向鹏认为,要创新湘菜预制菜的产业发展途径,通过企业培育强链、配套服务补链、招商引资延链等方式,进一步支持预制菜、调料等食品产业链的发展。


菜做得好,还要用心包装,扩大影响。周运文建议,每一款预制菜在包装设计上,既要体现出安全健康、美味便捷的饮食文化,也要注入一定的湖湘文化内涵。


欧琳则建议,要把最知名的湘菜用预制菜模式打入市场,通过短视频等新型消费渠道,精准对接和培育一批湖南预制菜的忠实消费者。


湘菜产业

能否“链”起来?


湘菜是湖南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声名卓著。


“湘菜产业已经‘链’出了不少精彩,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了,然而湘菜的短板也十分明显。”陈然认为,连锁湘菜餐饮品牌能否继续火下去,湘菜产业能否“链”起来,优质原材料种植供应基地,特色辅料、调料、设备等稳定成熟的供应商,都是关键要素。


向鹏建议,建设湘菜食材生产示范园区,通过流转土地,采取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加工,为湘菜知名企业直接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食材,延伸湘菜产业链。


“标准化是所有行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助推湘菜产业品牌化的基础。”朱志勇表示,要在种业、原料基地、加工、餐桌等全链条上下功夫,加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陈琳、李谋韬建议,要着力构建集原料供应、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用工业化思维将食材的种植养殖规范化、科学化,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邓辉认为,湖南已经培育了不少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红”餐饮品牌,要让“网红”能够“长红”,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源头追溯制度,确保食材质量。


湘菜怎样走向

万亿产业?


湘菜产业能够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贺骏认为,目前湘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需要在湘菜食材、湘菜产业标准化、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积极作为。


唐修和有同感。他说,要坚守传统湘菜的物美价廉,扩大湘菜新菜品美誉度,更要推动更多“地理标志”的种植养殖食材“出湘”,还要推出“方便湘菜”“预制湘菜”“冷链湘菜”等,把湘菜产业链做大做强。


张剑、黄强建议,湘菜产业要加强与农业、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对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没有连锁餐饮门店引领,湘菜无法打响品牌;没有优质的食材、配料供应商,连锁餐饮门店无法长久在市场立足;没有智能化设备扩大规模、提高品控,湘菜产业链无法壮大,更遑论湘菜‘出湘’。”卢铁祥认为,只有努力打造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三链合一”的产业体系,才能真正推动湘菜产业向万亿产业迈进。


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