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每个读者也有自己的读书喜好。比如我,平时读书就比较挑剔,既不喜欢读那些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编造故事而得出人生感悟的所谓心灵鸡汤,也不喜欢读那些为了追求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吊书袋子的随笔,我喜欢读那些充满生活情趣又让人思索回味的文章。
最近朋友们送了我好几本书,其中作家巴陵的随笔集《浮生物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陵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着他在浮躁世界里体会的那些城记、风物、书情、旧事、斯人等,让那些在他心里挥之不去的旧事,最终变成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让它们随着书本的出版发行而在读者心中滋养、生花。
巴陵是个有心人,他每到一个地方,从不轻易放过那里的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沿革,他会仔细品尝那里的美食,甚至在街面上到处闲逛,遇到感兴趣的人和事,还会停下来与人深入交流、寻根究底,这就决定了他写的城记更接地气,更具个性。比如他解读凤凰,描写古城风景的着眼点,是古城墙内外的原始商业和历史文明;《广汉印象》写的是广汉古老的人力三轮车;《长沙酒吧》着重描写长沙酒吧与外地酒吧的不同;《昆明印象》描写的是花与人、普洱与美食,通过零星的记忆,拼合出一个城市的印象。
巴陵是个美食家,他那味觉细胞的敏感,最终将故乡和他乡的风物转化为一行行馋人的文字,让读者一边欣赏美文一边口齿生津。在《西北社火》一文中,他以自己在敦煌度过两个春节的所见所闻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迷人的西北社火文化,读后让人神往。在《靖港做秤》一文中,他对古镇水乡的古老做秤手艺进行了探寻。在这一辑,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与美食,让人如同亲临其境,耳目一新。
爱读书的人大都喜欢藏书,巴陵也不例外,一看到心仪的好书他就会心痒难耐,必购之而后快。他走到哪里,就淘书到哪里,读书到哪里。在《旧书如妻》一文中,他甚至还把收藏的经典书与妻子作比较,“旧书就像我的妻子,相依为命,相互理解,需要的时候,可以随便翻阅,都让我满意,有成就感”。古语曰:“丈夫拥有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这也许是巴陵历尽艰辛四处访书、淘书、购书的动力所在。
“温暖的旧事”这一辑主要写的是童年时的乡村故事。巴陵成长在新化乡村,从小就受梅山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乡村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但有着与城里不同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村里有他喜欢的古柏、马帮、鱼担、竹排、风雨桥、杨梅树、米糖担、裁缝铺和露天电影,有疼爱他的祖父母、父母、老师、姑姑、姐姐等,还有他喜欢的抓泥鳅、摘杨梅、换米糖、骑马等游戏。乡村刻录着他所有童年的美好记忆,尤其是那令他魂牵梦绕的童年趣事。
在书的最后一辑,巴陵用他那朴实而略加调侃的笔调,形象地“画”出了他的几个亲人和朋友。《父亲指间的那支烟》描述了他父亲手拿喇叭筒“吧嗒吧嗒”抽烟、很“土气”却又休闲的形象。《朋友史湘》记叙了他那个叫史湘的朋友一直把他当竞争对手的故事。《有酒养身》详细讲述了他与一位酒仙作家交往的细节,让这位“以酒养身”作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龙玉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