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苦达岭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2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苦达岭,是一条山岭名,也是一个土家族古村落之名,它位于湘西龙山桂塘境内的乌龙山大峡谷的悬崖绝壁之上,海拔达1000米。


在土家语里,苦达岭是“大山下的岭岗”之意。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为悬崖峭壁,其腹部分布了若干溶洞,人们熟知的鲢鱼洞、石花洞、风洞就在其中。乌龙山大峡谷,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其主体部分就在苦达岭之下。


人在峡谷里只能望见巴掌大片天,心胸压抑。若攀上悬崖,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视野和心胸豁然开朗,天空也十分高远,白云就在眼前飘浮。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这对于坪坝上的人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向南眺望,可以看见50公里外云遮雾绕的八面山。向东眺望,可以看见40公里外巍峨高耸的洛塔大界。向西眺望,峡谷对面的山崖近在咫尺。


苦达岭上物产丰富,大小山头有成片连块的油茶林、油桐林、板栗林、五倍子林、山竹林、松杉林等,这些都是岭上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由于处在悬崖之上,苦达岭过去只有三条逼仄的山路通向山外。山路只能落脚,崎岖难行,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悬崖,粉身碎骨。不论男女,上下搬运物资,只能背驮,必须手脚并用,攀岩抓树爬上爬下。


距苦达岭最近的村寨,是乌龙山大峡谷对岸的桃子坪、双景、张家槽等村落。直线距离仅四五十米,对面的房子、人畜活动都能历历在目,对面的讲话声也听得清清楚楚。但彼此见个面却不那么容易。有首山歌对此作了生动描述:“门对门嘛山对山,隔着峡谷把话讲。若是想去喝杯酒,上坡下坎走半天。”


苦达岭与坪坝上的集镇和村庄,相距都有几十公里山路。岭上条件的确很好,但毕竟地势太高,交通不便,岭上人有苦难言,坪里人望而生畏。在外人的眼里,苦达岭就是艰苦的代名词。


四周的悬崖峭壁,使苦达岭成为一座孤岛,交通不便成为这里与外界联系的最大障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乡党委、政府就带领村民修建与外界的通道。听说要修公路,很多村民认为是异想天开。


为了提振村民的信心,乡政府采取“中间开花、倒退修路”的办法,从山顶往山下修,从村寨向四周突围。其时,在修路工地上,村民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山歌此起彼落,以此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人心齐,泰山移,第一条下山公路终于修通。


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交通建设投入加大,在后盾单位的帮扶下,村民自发出工出劳,昼夜奋战,通过几年的努力,岭上与外界的道路全部打通硬化。


现在的苦达岭,是桂塘镇所属的一个行政村,有七八百人,7个自然寨散落在岭上的山麓和山堡之上。岭上自然寨之间,也告别了山间崎岖山路,全部有公路连接。村民间交往和生产出行都十分便利,二三十分钟均可到达。


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解除了。村民们在岭上发展林果、养殖、种植、旅游等产业,走上了稳定脱贫之路。


交通方便了,生活富裕了,坪坝里的甚至城里姑娘,都愿意嫁到岭上来,岭上的后生,找老婆不用愁了,再也没有人打光棍了。经济条件好了,村民们纷纷将子女送到镇上读书,接受优质教育。近些年来,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先后有百余人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重点大学。


交通的改善,使苦达岭人彻底告别了“苦”字,生活像蜂蜜那样越过越“甜”了。

梁厚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