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胜
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就业技能偏低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瓶颈。
究其原因,从主观上来讲,是部分农民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客观上来讲,农民的文化程度、需求意向参差不齐,加之居住分散、农事家事缠身,人员难集中、时间难统一。部分培训局限于“纸上谈兵”,电教设备、实习车间配套不足,导致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填鸭”灌输多、现场观摩少。
为此,建议:
推进“三个整合”。一是要整合职教、人社、财政、扶贫等方面的资金,确保农民培训有资金。二是要整合使用县级人社部门、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技站、村组活动中心等阵地,搭建培训平台。三是要整合各培训基地、学校和部门的专家、教师,组建农民培训师资库。
做到“三个贴近”。培训内容要贴近市场,研发一批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乡土培训教材。培训基地要贴近基层,在乡镇、村组设立流动培训点。培训时间要贴近实际,注重利用农闲季节和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开展培训。
坚持“三个结合”。培训与劳动力储备相结合,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卡以及技能人才库,为有组织地劳动输出做好准备。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组织考核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培训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坚持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就业,实现“教会一门技术、介绍一个岗位、致富一个家庭”。
作者系武冈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