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侨胞侨企优势转化为磅礴力量
湖南省侨联海外侨社团联谊总会会议现场
□ 湘声报记者 白杨
圣湘生物、华曙高科、华腾制药……近年来,湖南一大批优秀侨资创新创业企业涌现,折射出湖南发挥侨界优势,积极利用侨资投资兴业,助推湖南发展的铿锵脚步。
湖南在整合侨务资源,助力侨企创新创业上有何经验?如何发挥侨资企业对助推更多企业“走出去”的作用?近日,湘声报记者跟随全国政协侨联界委员“引进海外资源,助推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专题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有关情况。
服务到位,助推企业发展
湖南现有海外华人华侨近60万人,其中约30万属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华侨华人,另有新海归人员8万人。如何发挥好这些人才的智力优势,并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磅礴力量,成为新时代的考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湘籍侨胞回报家乡的意愿日益浓厚。随着国家千人计划、湖南百人计划等引才政策的实施,大批侨商和海归在湖南投资兴业,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地的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
湖南迈清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岳阳的中新(加坡)合资企业,主要从事环保领域器械生产制造,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湖南近年来积极服务侨资企业的有力举措。
2017年初刚到岳阳时,这家企业的生产基地正在选址建设中,预计2019年底才能交付使用。为解决生产问题,岳阳市政府拿出闲置厂房作为企业的临时过渡房,并免除了两年租金。
“政府为我们免除租金,并提供了相应的补助补贴,这给了企业发展很大支持。”企业负责人詹景春说,当地政府服务意识强,优惠政策到位,让自己的企业顺利落户并良性发展,预计年产值可达9亿元。
维护权益,侨胞投资更踏实
今年9月11日,株洲市侨联收到了开展维权服务工作以来的第一面锦旗。
5月,侨眷林玉华给株洲市侨联写来了一封求助信,讲述了3年前因前夫借贷赌博欠债,导致自己被追加为执行人的经历。收到信后,市侨联迅速启动维权机制,积极协调涉案部门。
9月,市中院一纸终审判决书,让林玉华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为表感谢,她特地为株洲市侨联送来一面锦旗。
株洲市侨联积极为侨胞维权的案例远不止这一件。株洲三河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房产项目已投资3亿多元,其中现居澳门的陈家绪的投资额占八成以上,达2.5亿元左右,但一直没能取得公司的法人资格和董事长职位,无法对公司开展决策。而企业的收入也被合伙人以各种名目转移。
问题反映到株洲市侨联后,市侨联对接有关部门,召开了2次协调会,仅用3天时间,就让企业合法变更了法人和董事长,帮助陈家绪取得了企业的管理权,避免了投资损失,也激发了株洲市其他侨胞的投资热情。
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保障侨眷生活,湖南各级侨联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阿联酋湖南商会名誉会长郭立明的胞妹长期受病痛困扰,生活贫困,湘潭市侨联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并长期帮扶,解决了郭立明一家的后顾之忧。
搭建平台,推动湘企融入海外市场
湖南本土企业要走向海外市场,面临融入难的问题。近年来,湖南发挥“侨联联侨团,侨团联侨胞”的独特优势,通过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畅通内引外联渠道,在助推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按照海外资源的地区、类别以及专业人才的研究方向、专业水平、知识产权、经济实力等信息,湖南建立了海外人脉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集侨情、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内容的“一带一路”综合性信息平台,以资源信息共享促进湖南企业融入当地,解决融入难问题。
湖南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如何推动湘企走向国际市场?全国政协侨联界委员发表了真知灼见。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耿惠昌认为,湖南要树立“大侨务”理念,进一步挖掘侨务资源,解决侨胞侨企在湖南发展的突出问题,依托各类侨务资源引进国际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助力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湖南是革命老区,文化底蕴深厚,从湖南走出去的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非常多,侨务部门可梳理湖南海外人才资源,更大范围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刘以勤说。
对于高校和企业如何引进人才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徐西鹏建议,要打通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怡霓看来,制定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时,要放眼长远,高端人才更注重成长的环境和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