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南职教周特别报道|
长沙市“三段六步”现代学徒制十年探索初见成效
自2012年长沙市开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尝试,按照“三段六步”和“总体设计,分类推进,边试边行,示范引领”的思路试点实施以来,各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近10年来,长沙市一万多中职学生参加预备员工试点,对口就业率达100%;近5年,长沙中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二等奖 597 项;参加全国、全省文明风采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205项;参加全国、全省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荣奖一、二、三等奖82 项。
各试点学校屡获佳绩: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长沙汽车工业学校获评全国优秀校企合作院校;长沙财经学校荣获湖南省中职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两项第一。具有长沙特色的“预备员工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湖南省、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全市在近10年有36所职业院校搬迁至开发区里,有56所学校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长沙市现代学徒制三段六步探索过程图。
10年探索,长沙市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取得了如下成功经验——
搭建了联盟平台,实现了多元育人。长沙市政府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先后成立了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校企合作联盟、长沙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长沙5G应用产教融合联盟等4个联盟。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和“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共同育人”的预备员工培养机制。
建立了实训基地,推动了产教融合。2013年以来,先后有43家企业分别评为长沙“工业产业教育示范单位”“长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长沙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并给予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长沙预备员工制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长沙市技能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姚博翰指导预备员工学生实习实训。
坚持工学结合,推行了“四岗递进”。各学校成立预备员工班级后,在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推行“四岗递进”人才培养。即“识岗”教学、 “熟岗”教学、“练岗”教学和“顶岗”实习,通过试用期考核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融通“岗课赛训”,构建了课程体系。按照“岗课赛训,多元育人”的总体要求,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递进原则,制定了89个专业1157门课程体系,研发了87门课程资源,其中49门获评为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了《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教材》等23本实训教材。在“四岗递进”中实践专业知识、强化竞赛技能、完成实习实训;在“两课教学”中熟悉岗位要求、掌握竞赛规程、打好实习基础;在 “三大竞赛”中展示工匠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训成果;在“实习实训”中适应岗位要求、实践专业知识、练习竞赛技能,真正做到 “岗课赛训”融通,知行合一育人。
长沙市焊接技能大师、中联重科员工谭勇指导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预备员工黄红兵进行生产实训。
构建评价体系,推进了“三教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湖湘工匠”精神融入预备员工人才培养体系,以公共基础课普测和专业技能普查为抓手,以专业技能大赛、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为龙头,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目标,以产业链、岗位链、业务链、技术链、创新链、质量链等“六链”评价为导向,参考行业、企业检验标准,研制“两查三赛、五育六链”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有效促进了学校预备员工的育人成效,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经过10年探索,长沙预备员工制共投入专项经费3000余万元,受益学生1万余人,受益企业305家,受益学校48所。各学校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育人理论、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初步探索出一条“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成果被推广到省内外206所学校。
(政协融媒记者 杨睿文 宋泽锦 通讯员 李铁光)